第08章 外围激战
着人多势众的优势,很快将敌阵地剁成了一块一块的碎片,分而治之,包抄碎取。
敌人仍在垂死反扑,绝不轻易放弃一寸土地。
枪管红了,刺刀弯了,双方打得都很艰苦。
整整激战三个小时才见分晓。
杨村守敌全部被歼,少将师长宋海潮被战士们生擒。
杨村解放了,它切断了天津守敌与北平守敌互相串通以至汇合的路。
“七寸”之二:白塘口。
攻取了白塘口,就能堵死天津的敌人逃向大沽口的退路。
八纵队的另一路部队完成了此项战斗任务。他们进行的完全是一场闪电战,不容敌人犹豫、徘徊,也不容自己人犹豫、徘徊。
傍晚,部队从武清出发。一夜行军,于次日清晨攻占白滩寺大桥。接着,某团抵进津西名镇杨柳青,俘虏敌兵500有余。当天中午,又进攻韩爱墅之敌,激战三小时,毙伤俘敌1800多名。当晚,部队又急行军直插天津东南交通要道白塘口,途经独流、静海时,全歼龟缩在这一带的敌人。第三天拂晓,部队便大摇大摆地攻占了白塘口。
俘虏,长长的俘虏队伍。
“七寸”之三:军粮城。
这是占领天津外围的第三个点。天津的敌人如要向塘沽突围,必经此地。从八纵队占领军粮城之时起,陈长捷的这一打算便宜告破灭。
林彪反复讲过这样的话:我们改变了先打塘沽的计划,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塘沽之敌东逃以及天津之敌向塘沽逃窜的可能,绝无此意。总之,塘沽方面仍然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重点。
林彪这么一点拨,清醒了,等于是给八纵队下了命令,纵队抽调兵力,沿着津塘公路两侧构筑起了十分坚固的工事。此处的工事似乎比别处的工事都要坚固。
林彪仍然不放心,又下令将十二纵队调往天津与军粮城之间,防止守敌向塘沽逃窜……
外围激战
东局子位于天津东约两公里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一面着手在直隶训练新军,一面准备设局招募工匠,制造洋式军火。1862年,天津洋枪队首先制成英式炸炮10尊,装子试放,甚为猛烈。后来总理衙门经江苏藩司丁日昌建议,认为“天津距京不远,而又近海,购料制造不为费手,宜速于扼要处所添设机器厂……”
1866年,清廷允许在天津设局,统由三口通商大臣筹划。崇厚遂筹集资金,购买设备,挑选北京同文馆学生和京营25岁以下旗丁数人,专司制造。“于天津城东18里贾家沽道地方设火药局,是为东局”。东局子由此得名,并逐步形成一个市镇。与此同时,还在“南关外海光寺地方设一西局”。1870年,天津机器局正式开工。因“天津教案”发生,崇厚离任,李鸿章乃奉清廷之命接办机器局,并逐年扩建。1900年庚子之役,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在东局子建立兵营。
此时,陈长捷利用兵营坚固建筑物在东局子镇建起外围核心据点。镇子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约半公里,西面背靠天津城垣,东面地形开阔,南端的万兴庄被彻底破坏,夷为平地,北端地形起伏。据点周围设有各种防御设施,仅铁丝网、绊脚绳、鹿砦等障碍物就有9道。环城筑有土垣和宽5米、深2米的外壕,土垣周围每隔三四十米有一座地堡。土垣内外埋设地雷多达万余颗,尤其在对方可能进攻的通道和可能被利用的隐蔽低洼处,更是埋设大量地雷加以封锁。八十六军军长刘云瀚认为东局子据点是遮蔽主阵地的要害据点,坚持该点,全线即可安全,因此特别加强该点配备,举其“精粹”之嫡系二九三师八七七团驻守该镇。解放军进逼天津时,刘云瀚又下令扫清射界,缩小防守范围,全部拆除原有老式民房,强使民夫焚烧旧屋,捣平废墟,弄得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