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夺路运河,力克曹八集
。参加了对军阀吴佩孚的讨伐。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何基沣不畏强暴,面对侵华日寇,坚决率部迎战,参加了喜峰口战役。1937年,他任29军旅长,驻守卢沟桥一带,于7月7日指挥部队打响了全国性抗战的第一枪。1938年,何基沣为寻找革命真理,秘密前往延安,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教诲。后来,他根据党的指示,仍回原部队工作,1939年1月被中共中央批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第33集团军开赴徐州。不久,即被改编为第3绥靖区,以冯治安为司令官,张克侠、李文田为副司令官,陈继淹为参谋长。司令部设在徐州东北的贸汪煤矿。第3绥靖区辖第59军和第77军两个军。归第3绥靖区指挥的还有泰莱支队约2000余人,徐州附近10余县的团队约1万多人,临城、枣庄、贾汪各矿区的矿警队共千余人,连同绥靖区司令部及军、师直属部队,总计约6万人的兵力。
何基沣原任第77军军长,1946年10月11日升任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遗职由第132师师长王长海升补。
第3绥靖区内部存在着种种矛盾,主要是政治见解上的分歧和个人之间的利害冲突。这中间虽然有着交互错综的矛盾和斗争,但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对立的方面:一方是以冯治安为代表的上层军官,如陈继淹、李文田,他们思想顽固,生活腐化,甘心作蒋介石的忠实工具,以军队作为升官发财的资本,在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时候,他们就忠实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另一方是张克侠和何基沣,他们多年在共产党的教育影响下,认识到蒋介石集团的反动本质及其必然要走向灭亡的命运,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把军队引向光明的道路。
为配合淮海战役,陈毅司令员指示,要策动驻徐州东北的国民党第3绥靖区部队在战役开始时起义。1948年10月,13纵队联络部长杨斯德同志以陈毅代表的身份秘密进入贾汪,与何,张两将军取得了联系,向他们转达了陈毅司令员的问候和指示,并同他们研究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问题。为了保密和活动方便,杨斯德化名陈惠国,何基沣向南京国防部请准,正式加委杨斯德为该部高参。
何基沣当时在贾汪,为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兼前进指挥所主任。在杨斯德转达陈毅司令员的指示后,他表示决心率部起义,并认为77军大部较有把握,但有些军官尚有疑虑,需要深入做工作,59军困难较大。
张克侠当时在徐州,任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兼徐州市城防司令,他表示要继续做59军的工作。他认为冯治安顾虑较大,说服冯较困难,但他表示仍将尽量动员冯同部队一道起义。
接着,杨斯德与何、张两将军研究确定,以77军132师及37师111团为基础准备起义,并研究了最困难的预案。
杨斯德在贾汪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摸清了第3绥靖区主要军官的态度并做了初步的宣传、组织工作。于10月底返回曲阜,向粟裕副司令员、陈士榘参谋长汇报。粟、陈首长听取汇报后指出,战役将在11月8日发起,届时将由7纵、10纵、13纵从第3绥靖区正面渡运河南下,分隔徐州同黄伯韬兵团的联系。要求何、张所部按计划在战役发起后起义,让开运河防线,并力争控制运河上桥梁,以便确保我军顺利渡河。同时,还研究了联络方式、夜间识别标志、开进路线以及我方几个干部的位置。决定:起义部队联络口令为“杨斯德部队”,夜间反穿棉衣,手电明灭3次;起义后分两路开向解放区:一路由韩庄至兰陵,另一路由台儿庄至兰陵;起义时,杨斯德在指挥所协助何、张统筹指挥。
冯治安戎马生涯几十年,凭着直觉,感到风声有些不对,于1948年10月下旬的一天,突然来到贾汪的指挥所,先在矿场内巡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