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蒙城阻击,预设口袋
面阻敌两天,以后再找适当时机出击。
23日,中央军委在祝贺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的电报中指出:“对于我们,最有利的是以现态势各个歼灭当面之敌,我们应力争这一着。”中央的想法是先打南面的黄维兵团。
当夜,刘、陈、邓致电请示中央军委:现在“歼击黄维兵团之时机甚好”,“只要黄维兵团全部或大部被歼,较之灭刘、李更属有利。如果中央军委批准,我们即照此实行。”
11月24日15时,中央军委、毛主席电复总前委:
(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兵团。
(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兵团。
(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中央军委、毛主席善于采纳前线指挥员的建议,及时修改计划,适应已经变化的情况,并再次重申给予总前委刘、陈、邓“临机处置”之权。
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很乐观,他懂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没必要事事请示。
黄维,时年42岁,江西贵溪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留学德国,先后担任过团长、旅参谋长、旅长和师长等职务。1938年任18军军长,后调任武汉新制军官学校校长,可算是老资格的国民党将领,在淞沪抗战中立过赫赫战功,在抗战时指挥的那几仗的确打得很是威风,因此,在国民党军中闻名遐迩。但他为人孤僻,学究气太浓,和其他的国民党将领不是太合得来。此前,他正在仿照美国西点军校的建制筹建“新制军官学校”。1948年组建12兵团时,陈诚推荐黄维出任兵团司令。当蒋介石让他出任12兵团司令官时,他觉得自己已经脱离部队时间不短了,曾当面向蒋介石推脱过,但蒋介石坚持不许,甚至直到表露出不快之意,黄维这才奉命草草组建12兵团。
黄维兵团自奉命由确山东援,向宿县冒进,被阻于淮河以南后,又被我军辗转牵引于桐柏山区近20天,已经相当疲惫,但是其实力仍不容低估。
黄维所率第12兵团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下辖第10、第14、第18、第85军(含第4快速纵队),共12万余人。其中18军为陈诚一手培植,全部美械装备,军官都是军校毕业生,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堪称国民党军的“王牌”。蒋介石和白崇禧迫于形势,才把手中这张王牌投向战场,企图以此来扭转危局。但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黄维兵团以12万人之众,不仅没有对徐州之敌有任何增援,反倒重蹈了黄百韬兵团的覆辙,成了解放军口袋里的一块肥肉。
相比之下,我中原野战军参战部队仅有7个纵队和两个旅。部队自转战大别山后,一直就没能得到及时补充。如第一批南下大别山的4个纵队和野直共11 5万人,3个月后即减员3万余人。还有一部分富有战斗力的纵、旅、团干部,又被调整到新开辟的军区和地方工作。到淮海战役打响时,以兵力来说,除1、4两纵各有9个团外,其余有4个纵队均只有6个团,而9纵只有5个团。平均每个纵队仅有1 5万至1 6万人,其中2纵、11纵不过1 2万至1 3万人。可参战的总兵力在12万人左右,与黄维兵人民解放军部队通过庆功门团相当。再说武器,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为了轻装,甚至还忍痛炸掉了一些重炮。大别山斗争期间,因部队减员很多,有些武器又不得不埋起来。战前,除了有限的几十门野炮、山炮、步兵炮和200多门迫击炮外,基本作战武器是轻重机枪、步枪和手榴弹,而且弹药不足。西此,武器装备处于明显的劣势。邓小平后来曾不无感慨地说:“从大别山出来以后,二野就削弱了。二野武器本来就差,好不容易从敌人手里夺来的重武器,过黄泛区时也丢掉了。二野兵力小,还分了两摊,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