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04章 毛泽东看好锦州,林彪试打长春
春敌之可能。

    署名“黄(永胜)赖(传珠)黄(一平)”的电报:

    据俘虏供称:长春敌军虽有11万人,但持枪作战者不到7万人。今日各师首长会议初步研究,无论政治情况、敌之设防与敌我优缺点之比较、胜利把握,较大问题是打的方法问题。必须周到考虑并继续搜集材料再研究后详报。

    从以上电报中不难看出,试打长春一下,林彪和李天佑都有点怯手。倒是黄永胜魄力不减,觉得“胜利把握较大”。而且,他谈到了“政治情况”。当然,无形的士气对比,无疑是敌情我情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毛泽东一封电报,林彪电报一封,敌我双方未交战,毛泽东与林彪的“电报大战”却达到了高潮。

    各持己见,各抒己见。毛泽东旗帜鲜明,几乎每封电报都不离“南下”这个主题。林彪苦思冥想,一个“均”字,又一个“均”字。李天佑和黄永胜等人怎么想就怎么讲,谁也不迎合谁。

    毛泽东有指示,有批评,有告诫,但绝无强迫命令:“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林彪有照办,有反驳,有否决。明知不对毛泽东心思,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但也有妥协,毛泽东同意打长春,是火候未到前的一种妥协。林彪的第二个“均”字,也不无妥协的成分。

    谁也不知道毛泽东在口述或起草这些电报时,脑幕上是否闪现过当初的“最后一战”和“保卫马德里”。谁也不知道林彪敢于违背毛泽东意志,执意坚持打长春时,是否想过那几封得意之笔的4A电报。但从“电报大战”中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实实在在的民主作风。

    正是这样的“电报大战”,孕育着认识上的逐步统一,孕育着即将爆发的流血战争的胜利。

    试打长春的结果似一副清醒剂,林彪此时开始认真琢磨,毛泽东“基本同意”打长春的“基本”二字的含义,他懊悔自己当时为什么对毛泽东“在打长春的同时,必须做好南下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理解得那样肤浅。

    6月中旬,“东总”决定对长春实行“久困长围”方针。

    7月20日,“林罗刘”致电军委说:

    最近东北局常委重新讨论了行动问题,大家均认为我军仍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地攻长春。

    面对林彪态度上的转变,毛泽东挺高兴,一面将电报给周恩来,一面用右手戳着电报纸,瞧,又一个“均”字。

    周恩来一字一句轻声念完电文,如释重负地面向毛泽东:主席,这份电报说明,林司令员他们与中央终于想到一块了。

    毛泽东微微点着头,表示赞同。

    1948年9月10日,东北野战军根据毛主席制定的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确定了南下北宁线作战的初步部署:以第三、四、七、八、九、十一纵队和炮兵纵队及第二兵团指挥冀察热辽军区3个独立师、炮兵旅、骑兵师,分别围歼义县和北宁线锦州至唐山段各孤立之据点,相机夺占锦州、锦西、山海关各点。以第一、二、十纵队位于新民附近,随时协同歼灭长春突围之国民党军,或歼灭由沈阳北上策应之国民党军,掩护北宁线作战,并随时增强北宁线作战力量。位于长春附近的第六、十二纵队及开原附近的第五纵队及6个独立师,歼灭长春突围之国民党军,阻止沈阳国民党军出援或长春国民党军突围,如长春守军无突围迹象,可南下锦州附近准备打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决战锦州: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锦州: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04章 毛泽东看好锦州,林彪试打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