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〇章 激流勇退
高于叔向,到了叔向家中还是恭恭敬敬叙叔侄的礼。
两人聊到鲁国,赵简子突然叹了一口气。
“唉,看人家鲁国孟献子,人家手下有五个勇士能够为他出生入死,怎么我一个也没有呢?”赵简子叹息,原来是为了这个事情。
叔向笑了。
“元帅啊,那是因为你不想有啊,你要想有,我这把老骨头都愿意为你献出去。一个好的君主,应该能够预料到事态的发展,避凶趋吉,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手下出生入死呢?”叔向说。他说话总是这样富于哲理。
赵简子连连点头,心情好了起来。
叔向很喜欢这个年轻人,现在晋国像赵简子这样谦恭而且能干的人几乎再也找不到了。其实,叔向心中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自己的子孙今后恐怕就要靠赵简子来关照了。
叔向的遗嘱
转眼,子产死了,子产的死讯对叔向打击很大。
世界上,能够相知相交的人并不多,晏婴是其中的一个,子产是其中的一个。尽管很长时间处于绝交的状况,叔向的内心里对子产还是充满了敬意,期待着有一天两人能够再次把酒言欢。
可是,这样的机会再也没有了。
叔向非常悲伤,很快病倒,到第二年就已经病入膏肓了。这一年,是晋顷公五年(前521年)。
韩起和赵简子先后都来看望他,叔向把自己的儿子杨食我托付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关照。自然,两人都答应了。
临终之前,叔向把杨食我叫到了床边。
“孩子,有一件事情我始终没有办,那就是咱们家的封邑。在晋国,除了六卿之外,就数祁家和咱们家的封邑大了。我活着的时候,仗着和赵家韩家的关系,还算能够维持。我死之后,估计你是守不住的。与其被抢,不如自己送出去。前阵子我就提出来把封邑都还给公家,留下杨地这一块就够了。可是韩元帅说什么也不同意,没办法,只好留着。不过,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封邑还掉,切记切记。”说完这些,叔向眼一闭头一歪,离开了人世。
杨食我按照父亲的遗嘱,请求将羊舌家的封邑退回公家,只保留杨地。
“大侄子,算了,留着吧,有叔我呢。”韩起劝杨食我留着,他不忍叔向刚去世就拿掉他的封邑。
“那,就多谢元帅了。”杨食我本来就不愿意退回去,韩起这么一劝,顺势就收回了请求。
就这样,杨食我保留了羊舌家的封邑。
杨食我奉公守法,不结豪门,他觉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谁也不会抓住自己的把柄。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俗话还说:占小便宜吃大亏。
叔向兄弟
叔向,正直、博学、谦恭而且明智。
但是,叔向不是子产,他不可能是子产,因为他的环境比子产更糟糕。子产做好了,能够成为郑国的相国,叔向做好了,也不过就是上大夫。也许,做得越好,嫉恨他的人越多。
子产可以说自己为国而死,叔向不可以,他没有资格。所以,子产可以专心为国家,叔向只能一边为国家,一边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叔向做得不错,家族在他的手里并没有衰落并且躲过了几次大劫难。
叔向倾向于恢复周礼,因为这符合他的利益,因此孔子对他评价很高。
时势造英雄,不要用子产的标准去衡量叔向,就如不要用管仲的标准去衡量子产。
如果说叔向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他不够果断,不够坚决。而正是这一点不足,就可能葬送掉自己生前所有的努力。
不管是在晋国国内事务还是国际事务中,叔向向来不是决策人物,他只是一个高级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