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五八章 孟姜女的传说


    对于邾国来说,对抗鲁国并不明智,因为鲁国有晋国撑腰,邾国永远不是鲁国的对手。

    在鲁国不断的重压之下,邾国除了偶尔在晋老大那里告个状之外,也只能忍辱求存。后来,邾国人民干脆破罐子破摔,国家越来越差,地盘越来越小。邾国的公子大夫们也喜欢逃到鲁国去,而且通常都是带着封地逃过去,这最要命。

    终于到了战国初期,楚国出兵结束了他们悲惨的一生。

    邾国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模范人物,就是邾文公。鲁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鉴于鲁国不断地征伐侵扰,邾文公准备把国都从平原地区迁到地处山区的绎(今山东邹城东南),占卜的结果是“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对此邾文公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意思说,如果迁都有利于民众,那么也就有利于我。上天生育了民众然后为他们树立了统治者国君,国君的建立归根结底是为民众的利益着想。民众得利,实际上就是我得利。

    邾文公毅然决定迁都,从而成为千古美谈。

    莒国

    莒国为己姓,莒国疆域最大时大致据有今山东的安丘、诸城、胶州、沂水、莒县、莒南、日照等县市,是今山东境内仅次于齐、鲁的中等国家。

    莒国算是个海洋国家,东面临海,北面是齐国,西面是鲁国。这个国家比较独特,对于周文化比较抗拒。由于与鲁国之间交通不便,因此莒国主要的威胁来自齐国。齐国对莒国就像鲁国对邾国以及郑国对许国一样,不停侵扰。事实上,早在春秋以前,莒国就曾经迁都以躲避齐国的侵略。

    莒国和齐国、鲁国都有婚姻关系,但是这不能改变被以上两个国家欺负的命运。莒国的策略就是投靠强国,齐桓公的时候投靠齐国,晋国称霸之后又投靠晋国,却因此招来齐国的不间断打击。

    基本上,莒国人有一定的实力,与齐国的战争偶尔能够取得胜利,而与鲁国之间似乎不分上下。总体上,莒国人的战斗力不错。

    被大国欺负的同时,莒国也欺负周边的小国。他们夺取了杞国的牟娄,吞并了向国、鄫国。

    莒国有一个问题跟邾国一样糟糕,那就是他们的公子大夫们喜欢逃亡到齐国和鲁国,而且也是带着封地逃过去。就因为这个,莒国的地盘逐年缩小。

    到战国初年,莒国被楚国所灭。不过不久,被齐国夺得。

    《墨子·非攻中》记载:“东方有莒之国,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是以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土,西者齐人兼而有之。”

    莒国历史上留给人们的故事不多,这大概与他们始终没有融入周文化有关。不过,他们还是和齐国人联合贡献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不是秦朝的事情吗?据考证,其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齐灵公攻打晋国之后,回头顺道攻打了莒国,结果大将杞梁战死(事见第一五一章)。两国随后讲和,齐军返回国都临淄。在城郊,齐灵公遇上了杞梁的妻子,于是向她报告了杞梁战死的噩耗,同时表示吊唁。杞梁的老婆不干了,她说:“如果我家老公有罪,也就不用您吊唁了;如果是为国捐躯的烈士,那就该到我家里吊唁,在这荒郊野外的,吊什么唁?我不接受。”

    齐灵公大感惭愧,第二天登门吊唁了。

    这段故事,随后几经演变。且看这个演变过程。

    到了战国时期,《檀弓》一书引曾子的话中对这段故事作了修改:“其妻迎灵柩于路而哭之哀。”

    从这里开始,哭了。

    《孟子·告子下》中,淳于髡的话又作修改:“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从这里开始,不仅哭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春秋之四·天下大乱简介 >说春秋之四·天下大乱目录 > 第一五八章 孟姜女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