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节 在民间大地上寻求理想:《九月寓言》
境界之中而显现出更高层次的存在形态,人间的浊气被天地吸纳、消融,人不再局促于人间而存活于天地之间,得天地之精气与自然之清明,时空顿然开阔无边,万物生生不息,活力长存。在这个世界里,露筋与闪婆浪漫传奇、引人入胜的爱情与流浪,金祥历尽千难万险寻找烙煎饼的鏊子和被全村人当成宝贝的忆苦,乃至能够集体推动碾盘飞快旋转的鼹鼠,田野里火红的地瓜,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因为融入了造化而获得源头活水并散发出弥漫天地、又如精灵一般的魅力。”8 这种天地境界的造化并不回避小村人物质财富的极度贫乏,但作家更强调的是他们的近乎可怜的精神需要。相传小村人的祖先是一种叫“鯅鲅”的鱼,有剧毒,谁也不敢碰。其实这不过是反映了正常社会对小村的拒绝心理,“鯅鲅”不过是“停吧”之误传,小村的历史起源于流浪人,他们从四面八方逃难到平原上,感到疲惫不堪,于是一迭声地喊:停吧,停吧,就这么安下小村来。所以,小村社会形成某种无政府状态,小村人的心理依然向往着无拘无束的田野流浪生活。小说里的民间传奇故事都与流浪有关,而且当描写到小村青年男女在夜色苍茫中无目的奔跑的意象时,总是洋溢着青春蓬勃的生命力,也可以说,这样的田野聚会与奔跑对小村人来说就类似于民间的狂欢节,是他们所确认的精神需要。“忆苦”也是一种类似民间聚会的集体活动,“忆苦”是“文革”时期统治集团的一种统治术,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然而这个严肃的政治活动在社会底层的民间却产生另外一种含义,金祥与闪婆这两个传奇人物都是“忆苦”的好手,尤其是金祥忆苦,成了幸福的提醒者:“在寒冷的冬夜里,给了村里人那么多希望,差不多等于是一个最好的歌者。”实际上忆苦的政治目的在民间已经很不明确,人们从金祥那种充满神奇、惊险、刺激、怪诞的民间故事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就仿佛今天青年人期待听一场流行歌曲。金祥是一个出色的民间歌手,他把“忆苦”这个沉重的话题转化成充满趣味与魅力的精神食粮,填补了小村人在漫长冬夜中百无聊赖的心理空间。

    张炜笔下的小村历史可以用“奔跑”和“停吧”的意象来涵盖。一旦由“奔跑”转换为“停吧”,便是善良渐退,邪恶滋生,兽欲开始取代人性力量,于是有了男人摧残婆娘,恶婆虐杀媳妇,也有了男人间的自相残害。小村的历史就是一个寓言,有人性与兽性的搏斗,有善良与邪恶的冲突,也有保守与愚昧对社会进程的阻碍,一切冲突都可归结为“奔跑”与“停吧”的转换。小村最终在工业开发的炮声中崩溃、瓦解、消失,正如小说中一个人物所叹息:世事变了,小村又一次面临绝境,又该像老一辈人那样开始一场迁徙了。“停吧”时代行将结束,小村人将在灾难中重归大地母亲,将在流浪中重新激发起蓬勃的生命力。结尾时的宝驹腾飞,或可以说是小村寓言的最高意象。[[注释:]]

    1《五月的麦地》收入《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

    第353页。

    2《麦地与诗人》收入《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

    第356页。

    3引自张承志《离别西海固》,收《荒芜英雄路》,知识出版社

    1994年。

    4 《残月》,初刊于《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

    5 初刊于《小说界》1996年第2期。

    6关于quot;词典小说quot;的形式,国外也有作家尝试过,但表现形式不同。

    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和塞尔维亚作家帕维奇的作品里都使

    用过quot;词条展开的叙事形式quot;,其基本艺术特征是通过对某些名词

    的重新解释和引申出生动的故事为例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目录 > 第四节 在民间大地上寻求理想:《九月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