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父子反目动刀兵
可他还是站着道:“在动笔之前,皇上能否容臣禀奏一二?”
“你不是又要为任安开脱吧?”
“皇上一言九鼎,臣不敢妄言开脱。不过依臣看来,任安忠贞不贰,朝野共知。如此一位忧国爱民之臣,皇上可以明察,何用微臣求情?”
“爱卿的意思,朕是昏庸到不辨是非的程度了么?”
“臣不敢!”
“既然如此,爱卿拟诏就是。”
“皇上!诏书好拟,人头落地事大,请皇上三思。”
“如此说,你是不愿拟诏了。”
“臣不能因为自己不谨慎,而铸成千古遗恨。臣请皇上收回成命,选任能臣明察长安事变缘由,将真相诏告天下,如此皇上恩德广布四海,人皆称颂。”司马迁说着就跪下了。
刘彻被司马迁的执拗激怒了,在他的记忆中,这已是第三次与司马迁发生冲突了。
“朕要杀了你。”
可当他手指向司马迁时,却感到了一阵乏力和困倦。
“朕要将你发廷尉诏狱治罪!来人……”
可他没有从司马迁脸上看到任何惧色,他看到的只是一张平静的脸。
司马迁轻轻弹掉肩头的灰尘,又整了整冠冕,伸出两只手给应声冲进来的羽林卫。
“臣知道皇上只要一句话,就可置臣死地。何况据臣所知,此次巫蛊案已经牵连数万人,皇上当然不在乎臣一个人。大汉失去一位中书令,于社稷毫无损伤。臣只是忧心,一场巫蛊案下来,老臣寥若晨星,不知还有谁敢在皇上面前说一句真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臣为大汉社稷而死,死而无憾。”
刘彻疲惫地跌坐在御座上,对羽林卫挥了挥手:“你们先退下。”
苏文这时进来禀奏道:“丞相求见。”
刘彻舒了一口气,从心底觉得刘屈髦来得太及时了,不仅让他摆脱了与司马迁对峙的尴尬,也缓冲了他愤怒的心境。
他对梗着脖子站在一旁司马迁道:“你先退下吧,回头朕再与你理论。”
“皇上保重,臣告退了。”
司马迁出殿的时候,与刘屈髦打了个照面,他冷峻的目光扫过丞相的额头,让刘屈髦有点发怵。
刘彻再也不愿攀扯那些理不清的是非,直接要刘屈髦派人代司马迁起草诏书,罢任安军职,与田仁一起下狱。
刘屈髦当然没有二话:“臣今日回去,就命长史起草诏书。”当然,他也没有放过在皇上面前自责的机会,他悄悄打量着皇上,在确认皇上没有指责他时,便不失时机地把新消息告诉了刘彻。
“据报,北军司马景建已捕获太子太傅石德,大鸿胪商丘成捕获太子宾客张光。”
刘彻点了点头,这些人的结局是不言而喻的,刘彻用“杀无赦”的简单字句,把他们从与刘屈髦的谈话中删了出去。
可接下来的消息,却让刘彻十分吃惊。
“宗正刘长乐与执金吾刘敢在宗正府上饮鸩自杀了。”
刘彻顿然地坐正了身体,眼睛睁得老大,问道:“何时发现的?”
“昨夜子时府令禀报的消息。”
“他们留下什么话了么?”
“他们留下了遗书,臣带来了。”刘屈髦说着,从衣袖中拿出一副绢帛,递给刘彻。
绢帛上的话不多,可字字滴血,声声含泪:
“皇后一生,仁惠贤淑,两宫上下,传为美谈,皇上命臣收回玺绶,臣不敢不尊;皇后薨殒,臣等痛彻心扉,唯有一死,方能告慰皇后在天之灵……”
后面的字迹很模糊,似乎还可以闻到淡淡的酒味。刘彻收起绢帛,沉默不语,良久,刘彻才闭着眼睛挥了挥手道:“丞相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