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卫子夫遭嫉添愁
快办理。郑当时不敢不办,不敢慢办。可是钱呢?钱在哪里?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几年大农令做下来,郑当时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他几乎推掉了一切应酬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整天泡在大农令署中,协同少府寺一笔笔结算,他抽空还要到渭渠察看漕运的情况。几个月下来,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这天,署中的曹掾将决算的结果呈给他看,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有这么严重么?”大农令满腹疑虑地问道。
“下官与同僚们反复核对过,不会有错。”
“哦,那你先下去吧。”
郑当时再一次把目光集中在眼前的数字上。
这是怎样一组惊人的数字啊!自从与匈奴开战以来,朝廷平均每年出动的兵力都在十万左右,仅用于奖励将士的黄金就达二十余万,而用于抚恤的也不下十万,至于为前线所用的兵甲漕运费用更是无法计算。朝廷的府库,已经难以为战争提供支撑了。
郑当时顿时一通冷汗,他收起竹简,觉得应让丞相了解这个情况。不过,在见到公孙弘之前,他得先和汲黯沟通一下。
他了解汲黯,他没有那种文过饰非的性格。郑当时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将账目藏进衣袖,就直接去了右内史府。
汲黯也正在发愁,皇上要他对家居京城的功臣进行赏赐,可他到少府寺支取钱财时,却只能领到三成。
“前方战事每推进一步,皇上就要赏赐一大堆爵位,如此下去,怎么得了?”汲黯一边为大农令上茶,一边唏嘘感叹,“大人那边的日子也不好过吧?”
郑当时接过热茶,润了润嗓子道:“大将军从边关报来文书,催促粮饷,可……府库已是捉襟见肘了。”
他从衣袖中拿出竹简递给汲黯:“这是署中刚刚核计出来的结果,在下也是一筹莫展,才来找大人讨主意的。”
“找我?呵呵!在下正准备去找大人要钱呢!”
汲黯说着,也把需要赏赐的名册拿给郑当时看。两人浏览了一下对方的文书,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还是汲黯打破了沉默:“眼下最要紧的是要让皇上了解国家的财力现状。”
“在下也是这样认为,所以想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丞相府。”
“给公孙弘?那个老滑头尽挑皇上高兴的说。”
“可丞相总是要知道的啊!”
“这不要紧。自朝廷实行中朝和外朝制度以来,所有军国大事,皆由中朝决定,因此你就是直达圣听,那老儿也不能说什么。”
“大人说,皇上知道这个情况后会怎么样呢?”
“先不要管这些。你我均位列九卿,向皇上奏明情况,是臣下的责任。大人尽可放心,皇上的性格我知道,他不仅喜欢报喜,也从来关注报忧的。”
汲黯就是这样,虽说论年龄他比郑当时小了几岁,但是处事的果断却赢得了郑当时的尊敬。
“好!你我明天就去见皇上。”
第二天早朝时,张汤出列奏道:“从寿春应召从军的雷被,告发淮南王太子密谋造反,还欲阻止其从军奋击匈奴。今廷尉府已派使者查明属实,因淮南王系诸侯国,故奏明皇上圣裁。”
刘彻让大臣们发表意见,公孙弘带头道:“现今正是我朝与匈奴酣战之际,皇上诏令天下欲从军者齐聚长安。雷被自愿从军,淮南王太子迁百般阻挠,分明是无视朝廷,违逆皇上,应当论罪。臣意,可由张大人前往索拿。”
大臣们都十分赞成公孙弘的主张,唯有侍中严助提出质疑:“当前朝廷的重心在北方,如果对此事大动干戈,势必分散朝廷的精力,况且淮南乃诸侯大国,一旦逼急,势必逆反。那时候,北有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