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祭祖忧思立嗣急
果殿下能够如实言明彼等的罪行,也许皇上念及宗亲血缘,赦免你的大罪。”

    宗正在一旁听着张汤的话,很是吃惊。身为廷尉,他怎能诱供呢?他暗地扯了扯张汤的衣袖,但张汤装作不知道,继续道:“殿下大概还不知道,刘陵翁主因刺探朝廷情报已被捕。即使你不说,本官依然可以取得狱词。”

    宗正急忙拦住张汤的话头道:“殿下还是……”

    话音未落,张汤截住他的话道:“连宗正大人都替殿下着急,殿下还有什么顾忌呢?”

    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有诱惑力呢?求生的欲望使得刘迁一步步走进张汤的圈套。他每交代一批人,张汤都紧追不放:“怎么可能呢?依照大汉律令,诸侯王要发国中之兵,必须征得相、内史和中尉的同意,如此举事,他们怎么可能没参加呢?”

    “也许他们是直接与父王接触的。可父王……”

    “这就是说,淮南王知道他们的行踪。换一句话说,就是他们参与了淮南王的行动。”

    “这……”

    “事情就是这样……”张汤很自信地要曹掾记下刘迁的口供。

    这样一步一步地审下来,连同内史、中尉在内的数百名官员都被牵扯了进去。可张汤并不满足,还要继续追寻叛乱背后的原因。

    刘迁沉思良久,竟然说出了一段令张汤和宗正都不得不目瞪口呆的往事。

    “事情还得从建元二年说起。”刘迁因为脖颈处伤口的疼痛,不得不停下来喘息。

    “那年十月,父王进京朝觐,皇上遣田太尉到灞上迎接。太尉曾对父王说,方今皇上无子,大王乃高皇帝嫡孙,行仁义,天下皆闻。公车一旦晏驾,非父王而谁立者?可父王年长皇上十七岁,要等到皇上百岁之后,岂非笑话?”

    “于是,你等就暗中蓄谋取而代之?”

    刘迁不再说话,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张汤要刘迁在供词上画了押。在被抬出审讯室的那一刻,刘迁回看了一眼张汤问道:“大人果真能……”

    “这就要看殿下的造化了……”

    作为陪审,宗正一头雾水,他猜不透张汤为什么要把那么多人牵扯进来。等刘迁一走,他就屏退左右,迫不及待地问道:“大人果真要为刘迁和刘陵求情么?”

    张汤眉目间浮出一丝冷笑:“如此大案,事关社稷存亡,下官有几个脑袋敢为他们说情?”

    “那大人……”

    “下官也是为皇上效忠,若不除恶务尽,来日将后患无穷。”

    宗正还是不解:“如此,不是有人被冤枉了么?”

    “比起大汉社稷,孰轻孰重?”张汤说罢,对外面喊道,“来人!”

    “属下在。”诏狱使应声进来。

    “速拿内史、中尉归案。待寿春事定,一并解往长安!”

    “诺!”

    “大人……”宗正懵了。

    顶着清明霏霏的阴雨,车驾碾过阳陵邑泥泞的路面,穿越规模宏伟、布局规整的三重阙门,走进景帝与王皇后的陵区。

    刘彻的眼睛有些酸涩,光阴在不知不觉中流走,蓦然回眸,他已经三十六岁了。而父皇长眠在苍茫的咸阳原上都二十年了。

    他踩着铺在地砖上的毡,一路朝寝殿走来,举目环眺整个陵园,那些如烟往事似乎一瞬间都重新泛上心头。

    与生前的辉煌和威仪一样,父皇在九泉之下也体现着皇家的尊卑和等级。

    高十二丈的帝陵,呈覆斗状地矗立在雨幕中,在帝陵的东边,稍靠后就是王皇后的陵墓,顺着皇后陵朝北看,东北方那个更小的陵墓内,躺着郁郁而死的栗姬。

    父皇与他曾宠幸的两个女人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曾演绎了一场废立太子的风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汉武大帝(中)汉武执鞭简介 >汉武大帝(中)汉武执鞭目录 > 第三十二章 祭祖忧思立嗣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