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历史眼光人间情怀
切将随着老病而结束时,他又迷上了寻仙问丹,封禅求神,直到死亡的钟声即将敲响时,他才意识到“连年征战,误了农桑”,导致国力渐衰,下了“罪己诏”。作者在这里表现的不只是一个帝王心理的嬗变,而是不可更改的生命的规律,不受约束的权力和个人欲望发展变化的必然逻辑。
与对书中主人公刘彻性格心理表现为一体,本书的其他主要人物如陈阿娇、卫子夫、窦太后、平阳公主、卫青、田蚡、窦婴、周亚夫、司马迁、李广、李陵等人的性格、心理及命运变化,都是充分人性化了的。尤其是对卫子夫、平阳公主等女性心理状态表现得更为细腻而丰富,不仅写出了宫廷生活,以及宫廷之中人与人关系的日常化、伦理化特点,也写出了宫廷斗争独有的恐怖与残酷。
朝会是皇权政治决策和各种力量角逐的主要场所,也是作者揭示不同立场、不同利益代表的封建政治家的德性、品质的主要方式。应该说书中的一些主要朝会都写得很好,于面争廷折中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的心理的瞬息之变。正是通过朝会,作者不仅把刘彻的思想、心理、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通过朝会上的选择,把各种势力的明争暗斗与人的伟大与卑微、勇敢与怯懦、大公与无私、光明与黑暗,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作者还充分表现了在皇权政治中,人性的复杂与丰富。如位高权重的田蚡,在政治思想上虽有投机的成分,但还是正确的,然而他的为人及个人生活却是卑鄙无耻、不择手段、贪贿成性的;如张汤,他是一个以株连和陷害为能事的酷吏,甚至因嫉妒而制造了他原来的上司李文灭族的惨案,但在经济上却又是清廉的,连他的老母亲也以有这样“勤于国事”的儿子而骄傲。
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上,《汉武大帝》的作者持的是以国以民为本的道德主义立场,它张扬的是李广、司马迁、张骞、卫青、卫子夫、韩安国、周亚夫、苏武、汲黯等能臣良将公而忘私的高尚人格和境界,鄙视的是韩嫣、田蚡、李蔡、李延年、李广利这样溜须拍马、曲意逢迎、只为个人谋利益的小人。所以全书弥漫着一种伟大民族精神的浩然之气,又充盈着高贵的人格力量。将历史、民族、政治人格化,不是为史而史,而希望对当今社会、政治、文化和政治家的人格建构有所启示和引导的作用,这或许是已达“知天命”之年的作者对社会政治和人性人情的新的感悟。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他的名著《人论》中说,“人类生活乃是一个有机体,在它之中所有的成分都是互相包容互相解释的。因此对过去的新的理解同时也就给予我们对未来新的展望,而这种展望反过来又成了推动理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动力。”
正因为如此,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杨焕亭的史家眼光、学者修养,我以为不只是对历史与人的历史阐释中,表现了一种哲学的眼光。这就是他不仅有对历史的“新的理解”,同时也包含着对推动当今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生活的巨大热情,表现出一个作家深厚而广阔的人间情怀。
(本文作者系茅盾文学奖评委、《小说评论》原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