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序二 诗人激情与史家理性的结晶
    <span class="center">——记长篇历史小说《汉武大帝》

    在人类文学史上,我对前苏联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情有独钟,我非常欣赏他那集博深的哲思与狂飙式的诗情于一身的文学天赋。每当想起他的长篇小说《怎么办》时,我就在心中自问,中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哪里?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我在读钱钟书的小说、刘再复的散文诗时,就有一种别样的审美感受。

    当来自茂陵边的杨焕亭先生,在壬辰十月阳光的照耀下,把历经六年,几易其稿的《汉武大帝》书稿送给我,并邀我为之写序时,我心头为之一震。

    阅读完这部长达一百多万字的煌煌大作后,我喜出望外。这位以文学评论享誉文坛的关中学子,追随着车尔尼雪夫斯基、钱钟书、刘再复的脚步,写出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历史小说。

    当代历史小说创作,在实用主义,新历史主义,虚无主义的狂潮冲击下,一批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读物充斥着图书市场,混淆着读者的认知判断。

    历史小说是历史与小说的二元融合。它首先是历史,然后才是小说,它需要“史”的品质,“诗”的情感,它是文献逻辑向审美表达的形象转化,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

    历史的真实是指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精神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在这里是指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作者还原历史人物,诗化历史情境,虚构历史心理、意绪、氛围、艺术形象,给读者以审美的共鸣和生活的启示。

    杨焕亭先生历经六年,呕心沥血创作的《汉武大帝》正具有这样的审美效果。他在尊重历史,从史实出发;还原历史,从生活出发;重温历史,从情感出发;追求文学,从心灵出发;追求审美,从形象出发;追求诗性,从神思出发的前提下,用诗人的激情和史家的理性,在历史唯物论和艺术审美论相结合的立场上,以宏阔雄健的笔触,把对历史的评价和审美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艺术地再现了汉武帝时代改革与保守,清廉与贪污,勤政与枉法的政治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宫廷内部、家族血缘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冲突,全面地展现了大汉时期的历史风貌,诗意地传达了我们这个民族在封建帝王的统治下,人性历练成民族精神的艰难历程。

    作者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站在了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高地。在崇高与卑贱,善良与邪恶,历史与现实,战争与和平、感性与理性,爱情与阴谋之间,寻找着历史与艺术的真实统一,民族精神与人性裂变的统一,为当代中国历史小说的百花园里增添了一束喷霞吐露的新葩。

    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品质的文学作品,作者以诗人的激情,飞扬的神思,充分的历史知识准备,文学的审美诉求,拥抱了历史的巨子——汉武帝。与其说杨焕亭先生选择了汉武帝,不如说汉武帝选择了杨焕亭先生。这是两种时代精神、两种历史观念、两个生命主体、两种人文气质相吸、相近、相敬、相通的叠加;这是历经两千多年,茂陵上的流云、飞鹰、草木花香、灵魂王气在一个书生笔下的融合和聚集。

    杨焕亭先生长期生活、工作在古都咸阳,茂陵的苍松翠柏下有他读书学习的身影,青石雕像旁有他漫步思考的脚印。他的阅历、学养、气质,给了他与汉武帝相遇成书的条件。他化历史为艺术,化文献为情境,化史实为审美,站在描人、写心、抒情的基点上,用宏大叙事的手法,表现了汉武帝开创大汉帝国顶峰时代的风貌,写出了这个立体、多面的人物形象。

    汉武帝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心胸开阔,足智多谋,高瞻远瞩,任人唯贤,广开言路,善于纳谏,集思广益,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敢为人先,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汉武大帝(上)君临天下简介 >汉武大帝(上)君临天下目录 > 序二 诗人激情与史家理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