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松无古今色
旌旗暗淡,人马失声,行走在蜀山羊肠小道上的,正是怅然向成都退去的蜀国远征军。他们满怀着离别五丈原的无奈,哀戚地推着孔明的灵车。
渐渐行至著名的栈道险阻,杨仪、姜维望着前方好生奇怪:“这山中无人居住,前面如何会有烟尘弥漫?须得先去看个究竟。”
他们下令大军停止前进,派出几个斥候前去侦察。
过不多久,斥候接连回来禀报,有一支人马已将去路阻断,并将栈道烧毁,领兵的将领却是魏延。
姜维愤愤然扼腕慨叹:“果然不出丞相所料!”
杨仪本是文官,一听魏延挡路,不禁惊慌失色。姜维却成竹在胸,淡然地对他说道:“不必担心。我们如果不去栈道,改走槎山小路,虽多花些时日,也可绕到魏延占据的南口背后。”
二人指挥大军翻山越岭,终于从险峻的小路迂回到了魏延人马的后侧。
途中,杨仪派人将奏表急送成都,向蜀帝陈述五丈原撤军与魏延作乱的原委。却不料在此之前,魏延已经抢先向后主上奏告状,他在奏章中倒打一耙,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丞相方才逝世,杨仪、姜维之流便强夺兵权,阴谋叛乱,臣已发兵征讨。”
紧接其后呈送来的杨仪奏表,却与魏延说的完全相反。
孔明辞世的讣告传来之后,成都王宫内外就已笼罩在哀戚悲愁的气氛之中。后主与王后日夜叹息,心绪不宁,收到这两份截然相反的奏表,顿时六神无主,不知如何裁决是好。
蒋琬安慰蜀帝道:“丞相开始远征时,便因魏延脑后有反骨,担心其日后反叛。丞相一贯深谋远虑,洞察秋毫,辞世前必会虑及其死后异变,留给杨仪因应之策。还望陛下宽心,且静观事态演变,再作定夺为好。”
蒋琬不愧为深知孔明之人,他对事态看得极为透彻。
却说魏延烧了栈道,带着数千人马守在南谷另一侧,严阵以待蜀军大队人马到来。
“这次定要打得杨仪、姜维呜呼哀哉!”
他自信满满,守株待兔,却未曾留意到,杨仪、姜维已经领着人马,循小路迂回到了他的背后。
两军交战的结果不言而喻,魏延过于傲慢自负,在突如其来的攻击面前一败涂地。大半士兵被追杀得跌入深不见底的山谷,只有少数部下跟着他九死一生,保住了性命。
混战之中,始终不慌不乱跟随着他的,只有马岱率领的一支精兵。
魏延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曾对马岱的无礼羞辱,此时他只能来找马岱商议今后的进路:“事已至此,如何是好?我等不如投降曹睿,逃到魏国去吧。”
“将军切不可说丧气话。孔明死后,东西两川之人均视将军为唯一可承担蜀中大任者。将军若无这等自信,也不会将那栈道烧毁了吧?”
“实不相瞒,我也早有此雄心。”
“那为何将军现在又要改变初衷?即便眼下兵马不多,至少还有我马岱跟随左右!”
“你愿与我共进退?”
“马岱定与将军在同一杆战旗下出生入死,断然不会撇下将军。”
“太好了!既然有你鼎力相助,我们就一同去攻南郑吧。”
魏延于是重整兵马,又与马岱向南郑急进。
再说杨仪、姜维在南谷痛击魏延之后,已经率先抵达南郑城内。他们安顿好孔明灵车,一俟殿后军马进城,便一同商议抵御魏延的对策。
“魏延正向南郑猛攻过来。他的人马虽然不多,却是蜀中最为彪悍的一支精锐。加之还有马岱为其助阵,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听完姜维的告诫,杨仪心中忽然一亮,他想起了孔明临终前交给自己的锦囊,那锦囊里面有应对魏延反叛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