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剑·戟·盾
司马懿,字仲达,曹操吞并汉中的时候,他便从军任中军主簿,随侍曹操左右。战后的施政经略等,他亦全部参与其中,其才能与圭角开始渐渐展现。
一日,司马懿向曹操进言:“今魏得汉中,震动西蜀,刘玄德似乎已经骇惧了。依他的性格,既拖泥带水,又拙滞不敏。丞相若乘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兵攻之,刘玄德即如土崩瓦解矣。”
重臣刘晔也赞同道:“仲达之言极是,也说出了我等想说的话。倘使稍许迟缓一步,经年累月,文有诸葛亮安邦治国之相,武则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五虎勇将,西蜀既定,据守关隘,就不可能再像眼下这般容易对付了。想要讨伐刘玄德,只有趁现在!”
这要是以前的曹操,根本就不值得多考虑,然而自赤壁鏖战开始,曹操已经显现出开始进入老龄的征兆了。此刻,听了二人的进言,他竟毫不为之所动,只是叹了口气说道:“既得陇,复望蜀么?我军远涉劳苦,人马困顿,宜好好休整一阵子了!”
却说西蜀这厢。
自曹操兴兵吞并了汉中,西蜀军民便开始人心惶惶,料想曹军既得东川,早晚必来攻取西川,一时间流言飞语不绝,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
新生的西蜀在刘玄德治理下时日尚浅,新政施行不久,秩序尚不稳定,故此刘玄德对于曹魏凌厉的动向也深感危惧。
与孔明商讨对策时,孔明高瞻远瞩地指明了应对的方针:“曹操的扩张欲望就仿佛生物的求生本能一样,是无可抑制的,只有将其欲望引向别处,令其向别处扩张,精锐之气直趋他人,则西蜀可保平安无事。趁此期间,蜀中宜更加强国防。”在此前提之下,孔明进一步解释道:“眼下时局险恶,不如遣能言善辩之人出使东吴,将先前约定的荆州三郡正式归还东吴,并陈说利害,使孙权发兵进攻合淝城——此处乃重要之地,故曹操才会命张辽驻守,合淝有事,曹军势必绷紧了神经转顾彼处,相较西蜀来说,定会先挥兵直指南方……”
“嗯,军师此计甚是深谋远虑,可是如此外交大任,谁人可担当哩?”
刘玄德目光朝座中扫视了一圈,落在一个人身上,那人随即起身,自告奋勇道:“某愿往。”
众人抬头一看,原来是伊籍。
“伊籍若愿往,则万无一失。”孔明点了点头表示赞成,在座文武百官也皆属望于他,于是伊籍揣好刘玄德的亲笔书信,沿江而下,就道上路。
抵达东吴前,伊籍先在荆州上岸,悄悄与关羽会面,目的当然是告诉他刘玄德的决定以及孔明的深谋远虑。
东吴国内为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有人仍揪住此前关羽的无礼不放,主张:“断断不可接受!”然而大多数将臣则认为:“倘若拒绝,除非东吴眼下有能力一举领有荆州全土,否则即等同于自我放弃。先收回三郡方为上策!”
使者伊籍又在一旁循循诱导:“……与此同时,东吴若是肯出兵攻合淝,曹操在汉中便待不下去,而会迅即引兵返回许昌。届时,刘玄德将攻取汉中,召回关羽,命其驻守汉中,则荆州全土可完璧归还东吴了。”换句话说,归还荆州三郡亦是有条件的。
最终,张昭、顾雍等人也倾向于接受刘玄德的交涉,于是孙权下定决心,派鲁肃再次前往荆州处理交割事宜。
荆州领土的借与还,乃两国间经年累积、悬而未决的一大难题,虽全部归还仍困难重重,但如今眼看着至少可以解决部分了。
三郡交割顺利完成之后,吴蜀才重又恢复至之前的关系,东吴随即派遣大军屯驻于陆口,大致的作战方针亦已确定:先攻取皖城,随后进攻合淝!
未曾想,攻打皖城并不顺利。
东吴大军以吕蒙、甘宁两员大将为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