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烽火台
用不着跑得那么急。”

    佯败的关平、廖化二军远远听到背后己方的鼓声,立刻转过身来,发起了猛烈的反攻。

    战术成功了,曹军成了网中之鱼。但因为当天早晨关羽下过命令,“首战但挫敌胆足矣”,荆州军队击败曹军之后,既不追击,也不死拼,仅将来不及逃走的散兵随意歼灭了一些。

    荆州军自身损失微乎其微,但对敌人造成的杀伤和心理影响却颇为可观。

    曹仁侥幸死里逃生,但夏侯存被关平斩于马下,翟元被廖化追得死于乱军之中。曹军首战就折损了两员先锋。

    第二天和第三天,曹仁屡战屡败,终于不得不从襄阳城中撤兵远去。

    关羽率军进入了襄阳。城中的民众扫街扬旗,献上酒食,夹道欢呼:“关将军来了!关将军来了!”

    就在这喜庆之时,司马王甫对关羽进言道:“此战大捷,可喜可贺。但陶醉在胜利之中是危险的。尽管我们打败了曹军,但还有吴军呢。我担心的是,现在东吴正派大将吕蒙率一支大军驻扎在陆口。如果他们乘虚从背后攻击荆州的话,荆州就危险了。”

    “此言有理。我担心的也正是这件事。能否想个办法,如若陆口一旦发生异动,便可立即得知?”

    “那便须在各个重要地点建造烽火台,预先做好进行烽火传递的准备。”

    “此事就由你来负责,立刻前去督建烽火台。”

    “遵命。”王甫拿出设计图,听取关羽意见之后,立刻开始付诸实施。

    他先返回荆州,招募所需工匠、人夫,视察过地形以后,就开始动工建造烽火台。

    烽火台并非仅造在一两处。为了防备陆口吴军起兵,从瞭望得到陆口的地方开始,沿江每隔十里二十里,就选一座山丘建造瞭望台,每处各派五六十个士兵驻守,日夜轮流进行监视。

    第一个瞭望台一旦发觉吴军有所异动,马上在山上点起烟火——假如是夜晚就发射信号弹。第二个瞭望台看到后,也按同样的方法行事。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这样一个接一个传递下去,转瞬之间,荆州城里就能知道几百里外的吴军异动了。

    这种“烽火传递”的制度,据说日本是在战国时代开始使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川中岛之战时,武田信玄的统兵制度里就规定:在善光寺平原至甲府之间,遍设烽火台,用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紧急军情的快速传递,以防备越后的上杉谦信连年不断的进攻。

    王甫安排完烽火台工程,回到襄阳向关羽报告说:“工程正在顺利进行,请大将军指定烽火台统领人选。江陵方面由糜芳、傅士仁两人负责防守,已经勉为其难。留守荆州的潘濬断事不公,且风闻其非常贪婪,不可信任。烽火台建成以后,如无得力之人督阵,平时极易流于形式,非常时刻,稍有闪失,难免不会不招致大祸。”

    “嗯,督阵之人是很重要啊。”关羽模棱两可地点了点头。他显然认为,既然留守官员和江防守将都是自己亲自任命,便不可无端怀疑他们。王甫的话他只想作为参考,并没有真的听进去。

    烽火台的建立使关羽免去了后顾之忧,他断然决定让在襄阳养精蓄锐的士兵渡过襄江。

    对岸的敌人当然已经严阵以待,关羽在这段时间里,除了筹集船只外,针对渡江时敌人可能的猛烈阻击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出人意料的是,渡江时船只一艘艘顺利驶过江去,大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在对岸登陆了。

    荆州军一举渡江成功,恰恰暴露了此时樊城曹军严重的内部矛盾。

    曹仁不久前刚捡了一条性命逃回来,现在想起关羽之勇便像惊弓之鸟一般。

    早在看见荆州军马做渡江准备之时,他便不停地问满宠:“我等如何是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国4·刘备入川简介 >三国4·刘备入川目录 > 第六十三章 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