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密缝密诏
少顷,天子由董承陪着,穿过殿廊,来到御苑游玩。接着,他们又谈起了从洛阳到长安又到许昌,几度迁都的种种艰难。
天子真切地感叹道:“朕想,我们汉室虽然几经危亡深渊,但到现在却能完好地保存国家宗庙,全赖朝廷有像爱卿这样的忠臣。”
天子迈着玉步,又和董承走上太庙的石阶。
进入太庙后,天子直接登上功臣阁,并亲自焚香,恭敬地行了三个大礼。
这儿是祭祀汉室历代祖宗的灵庙。左右两壁挂着自汉高祖以下二十四代皇帝的御像。
天子正襟肃然,对董承认真地说道:“国舅,朕的先祖是从何处起事,创下这番基业的?朕为了学问特来请教。请国舅把此事的由来告诉朕。”
董承听了慌作一团,他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您是在和微臣说笑话吧?”
天子敛容,正色道:“圣祖的御事岂能戏言?请快快讲吧。”
董承迫不得已,只得侃侃而谈:“高祖皇帝出身泗上亭长。他手提三尺之剑,斩白蛇于芒砀山。纵横于乱世,三年灭秦,五年平楚,开创了大汉四百年的统治,创下了万世不变的基业。——臣不敢信口乱说,只能说些儿童走卒都知道的历史常识。”
天子听后,仿佛自责般地潸然泪下。
董承惶恐地嗫嚅道:“陛下为何如此悲伤?”
天子叹道:“刚才听爱卿说了祖先的事迹,想到先祖的子孙中竟有像朕这样的懦弱之人,所以朕为自己而悲。国舅,请你再对朕说说,教训教训朕。你看,位于高祖皇帝画像两侧的人物都是些什么人?”
此时,董承也已觉察到天子有着深沉的忧虑。但面对天子肃穆的目光,他又感到身体僵硬,差点说不出话来。
天子指着墙上的画像,再次要求董承说明侍立在高祖皇帝两边的人物究竟是些什么人。
董承小心地回答:“自然是张良和萧何。”
“嗯。那么张良和萧何凭什么功劳能站在高祖的身边呢?”
“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萧何则制定国家法令,安定百姓,重视治安,严守边防,高祖也时常称赞他的德政。所以高祖有什么事必定请这两人随侍身旁。有鉴于此,后世的皇帝们将二人推崇为建业两功臣。在画高祖皇帝像时,命令画工在高祖左右画上张良和萧何两位功臣吧?”
“原来如此。像这二位大臣,也可称得上真正的社稷之臣了。”
“是……”
董承拜伏在地,只听得头顶上传来天子的叹息声,似乎又在内心自责了。天子突然弯下腰来,一把拉住了董承的手。
董承大惊,一时手足无措,感到非常狼狈。这时,他耳边响起了天子的低语:“国舅,你从今以后,也要经常站在朕的旁边,像张良、萧何那样勤勉有为。”
“陛下的圣恩,臣愧不敢当……”
“你不答应吗?”
“臣岂有不从之理。只是臣本愚驽之才,又无寸功,只怕最后白白地随侍陛下而有辱这份殊荣。”
“不,不,往年长安大乱时,朕在逆境中沉浮,是爱卿救朕于水火之中,立下了赫赫功劳,朕时刻铭记在心,对此大功,朕将何以为报呢?”
天子说着,脱下身上的御衣,再加上玉带,赏赐给董承。
董承受到天子过度的恩宠,一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他拜受了天子亲赐的御衣玉带后,没过多久就离开了禁宫。
曹操很快就知道了那天天子和董承的举动。这无疑是他接到了密报。
“那么一定是……”
曹操那对细小的眼睛里中闪着荧荧的锐光,他看向一处,紧咬着嘴唇,心中陡起疑云。
宫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