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刘裕,贵族中国的叛逆者
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顿农村户籍人口,重新划分土地,扩大自耕农的数量,即历史上著名的“土断”政策。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他把东晋时期拖欠的农民赋税,都减免了,原本逃亡的农民,这下可以放心回来耕种,中国南方在经过了长期战乱之后,这时候又重新走上了正轨。
因为刘裕是苦出身,所以也注定了他亲民的一面,对于民间的疾苦,他不但非常了解,而且感同身受。他登基后,开始整顿原本政府的专卖制度。专卖制度,本来是东晋政府的一条财路,简单地说,就是国家低价采购物品,高价贩卖物品,政府贩卖的物品,老百姓基本都是摊派购买,国家要购买的物品,往往压低价格,老百姓也没有还价的权力。刘裕重新规定了专卖价格,而且不许强买强卖,这条政策的实施,和他减免农民东晋时代的欠税一样,等于搬掉了当时南方老百姓身上的一块大石头。他还是个事必躬亲的人,比如为了防止司法官员害民,经常偷偷去司法机关旁听审判,发现有偏袒害民的,经常当场重办。江南的儒学教育,也在他这一时期发扬光大,许多著名的学校都是他主持修建的。他的这些行为,对华夏文化的西传以及江南经济的繁荣,都有重要贡献。
然而刘裕最为重要的贡献,是他为身后的南朝,留下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政府独一无二的行政模式:寒人掌机要。在早期通过杀戮树立了自己在世家大族的权威之后,刘裕开始改为怀柔之策,对世家大族,采取优礼为主,给予很高的爵位,但是实际的权力,越来越多的由寒门出身的官员来掌握,这就是“寒人掌机要”。从这时候开始,士族有地位,寒门有权力,就成了南朝政权的一个常态,无论是后来的南齐、萧梁、陈朝,还是北方的北魏、北齐、北周,都把这一套政策给延续了下来。寒门出身的皇帝,以及高贵的士族,也就因此实现了关系上的“和谐”,从实际效果看,这个暂时的平衡,其实启动了此后寒门阶层崛起,士族力量衰弱的大趋势,之后南北朝结束,隋唐相继而立,这个趋势被一直延续了下去。
公元422年六月,在位仅两年的刘裕过世,时年59岁,他虽然仅仅在位两年,但是他所创立的政治制度,却奠定了整个南朝政治的雏形。他的身后,是南北朝时期最繁荣的一段南朝盛世:元嘉之治。中国南方,在南北朝的早期,也因此拥有了最好的统一华夏的机会,虽然这个机会被无情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