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北魏是这样炼成的
地区,后来又内迁到了山西平城一地。东汉末年到西晋早期的鲜卑,还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不是一个完整的草原汗国,无论是部落的严密程度还是团结程度,都无法与早期的匈奴汗国相比,所以在实力上,也不足以对中原构成致命威胁。事实上,除了东汉末年以及曹魏时代几次有限的战争外,大部分时期,鲜卑民族都是对中原王朝臣服的。这种关系和匈奴以及其他民族都不一样,他们与中原王朝之间这种主流的和平,也使他们在进入汉地之后,得到了更多中原士民的认同。
鲜卑民族和其他各个少数民族另一个不同点是:虽然他们的发迹比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都要晚,但是起步却要高得多。当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依然停留在奴隶制度,甚至才刚刚进入奴隶制的时候,从三国时代开始,鲜卑民族就已经由了封建化了。特别是在北方战乱的东汉末年以及曹魏时代,大量的汉人北逃到草原地区,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鲜卑民族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由部族从游牧转为定居了,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在实力上不如其他少数民族,但是在文明程度上,走得却比大多数少数民族政权都要快。五胡十六国的早期,许多鲜卑部族对于身为“中央政权”的晋王朝,依然采取了臣服甚至是尽忠的策略。比如著名的鲜卑民族英雄段匹单,就曾经帮助过刘琨在北方抗击少数民族政权,甚至为了保卫晋王朝而殉国。至于著名的慕容鲜卑政权,也一度是东晋王朝的臣子,尤其在和冉闵的战争中,正是因为慕容鲜卑主动向东晋称臣,才使东晋没有去援助同属汉人的冉闵政权,支持了与之争锋的慕容鲜卑政权。五胡十六国的中后期,随着其他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相继衰弱,鲜卑人在中原越来越强大,他们建立的政权,包括慕容政权的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秃发政权的南凉、祈父部的西秦,但是这些政权大多昙花一现,最终成就大业的,是早期不起眼的拓跋鲜卑部,以及他们建立的政权——北魏。
<er">二
和其他鲜卑民族一样,拓跋鲜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同样是从东汉开始,但是比其他部族要晚得多,拓跋鲜卑的祖先,大体可以追溯到一个叫力微的人。在东汉打败北匈奴之后,力微抓住机会,率领部族们历经磨难,从辽河地区游牧到了原来属于匈奴人的河套草原地区,开始在这里定居发展,这一段早期的迁移历史,就是拓跋鲜卑后来建国后一直为之自豪的“九难八阻”。按照北魏名臣崔浩在修史中的记录,拓跋鲜卑的这次迁移,主要因为他们原来的家乡辽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暴雪灾害,对于当时的拓跋鲜卑来说,这次迁移可谓是一条“求生之路”。在他们历经磨难,终于从辽河到达河套草原的时候,整个拓跋鲜卑部族,人口竟然减少了四分之三,拓跋鲜卑,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局面下发展的。
也正是这一次迁移,让拓跋鲜卑的发展起点,和其他鲜卑各民族有了本质的区别。当时的河套草原地区,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定居点,当地还生活着大量以农耕为生的汉民。也正因如此,拓跋鲜卑的封建化,比其他的民族都要早一些,他们和汉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比其他民族更密切,事实上,也正是这两点,决定了拓跋鲜卑后来统一北方的命运。
拓跋鲜卑命运的再次转变,开始于公元261年,当时拓跋鲜卑的王子沙漠汗被派到中原政权做人质,这时候的中原政权,正好是曹魏统治时代,沙漠汗凭借着自己良好的口才赢得了曹魏政权的赏识,从此之后,拓跋鲜卑与中原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史载双方“互通有无”。这时候的拓跋鲜卑,对曹魏最重要的意义是:曹魏在军事上以骑兵起家,拓跋鲜卑能够给曹魏提供充足的战马,与此同时,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开始传入到拓跋鲜卑地区。沙漠汗在洛阳做人质期间,还和当时洛阳的许多政要成为好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