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登场
不同,五大臣也不会遽然失势,更不会死于非命,而刘幽求更有可能因此献策之功得到提拔和重用。
然而,让刘幽求大失所望的是,五大臣把他的建议和警告完全当成了耳旁风,压根没拿他当回事儿。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刘幽求的预料,一度总揽朝纲的五大臣不仅彻底丧失了权力,而且最后都死得很难看。
就这样,刘幽求又一次失去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死心。
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相信自己不会永远这么倒霉。
皇天不负有心人,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正当年过五旬的刘幽求还在帝国官场的最底层苦苦煎熬的时候,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那个年轻有为的临淄王李隆基,终于在不经意间来到了他的身边。
刘幽求顿觉眼前一亮。
他发现,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压抑和挫折,一贯对他视而不见的幸运女神终于向他抛出了一个迟来的媚眼。他预感到——眼前这个年纪不大,但是志向不小的亲王,日后必将会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
而李隆基认识刘幽求之后,也顿生一种相见恨晚之感。因为他看得出来——这个看上去郁郁不得志的朝邑县尉,绝不是一般官场中司空见惯的那种庸碌无能之辈。(据《旧唐书·刘幽求传》记载,几年后已登基为帝的李隆基曾经在一道诏书中盛赞刘幽求,称他“风云玄感,川岳粹灵,学综九流,文穷三变。义以临事,精能贯日;忠以成谋,用若投水”等等,毫不吝惜赞美之辞,足见他对刘幽求的赏识和器重。)
就这样,李隆基和刘幽求一拍即合。
一个是雄心勃勃但是缺少帮手的宗室亲王,一个是经验丰富但是缺乏机遇的低级官吏,就这样为了他们梦想中的远大前程,为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好愿景,充满信心地走到了一起。
钟绍京,虔州(今江西赣州市)人,小吏出身,最初只是农业部的一名小干事(司农录事),由于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受到武曌的重视,随后进入中书省(当时称凤阁),成为女皇的御前秘书。当时,明堂的匾额,九鼎的铭文,包括各座宫殿的牌匾榜文,无一例外,都是出自钟绍京的手笔,可见武皇对有才的人还是相当重视的。
而有才的人通常也都比较自负,所以钟绍京的自我感觉也比较良好。每天看着满朝文武在自己题字的门匾下进进出出,或者在自己书写的铭文前啧啧赞叹,他的虚荣心别提有多满足了。他相信,只要好好为女皇写字,飞黄腾达肯定是迟早的事。
可是,神龙政变后,随着女皇的下台,他的升官梦也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景龙年间,钟绍京被调任皇家园林总管(苑总监)。虽然是五品官,品秩不算很低,但却是典型的清水衙门,手中没什么职权,除了管理一帮花匠园丁,就是伺候一些花花草草,日子过得平淡如水。
后来,钟绍京认识了临淄王李隆基,心境忽然就变得不一样了。尽管此时的钟绍京比刘幽求年纪还大,已经年近六旬,可在他心中沉睡已久的升官梦还是突然被唤醒了,就像一口干涸多年的老井重新泛出了活水一样。
他暗暗下决心要搏他一把——既然不甘心守着眼下这种不咸不淡的日子,那就干脆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这个年轻有为、胸怀大志的临淄王,搏他一把老来富贵!
对于除了写字就别无所长的钟绍京而言,临淄王能够看上他,是他八辈子修来的福份,他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而对于李隆基来说,之所以把年过半百的钟绍京也纳入自己的人才队伍,当然不是看上了他的一手好字,而是因为钟绍京能为他提供出入宫禁的便利。
皇家禁苑位于太极宫北部,而苑总监的官舍就位于玄武门附近,所以在李隆基的构想中,日后一旦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