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走向长安
    雨一直下。

    从李渊带着军队来到贾胡堡时就始终没有停过。

    军营中的粮草快告罄了,太原的补给却迟迟没有到。

    而出使突厥的刘文静也还没有回来,突厥人许诺的士兵和战马至今未见踪影。

    于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便开始在军营中悄悄流传。消息说——突厥人和刘武周正准备进攻太原。

    这是真的吗?

    李渊不愿相信它是真的。

    可又不敢确定它是假的。

    这支离开太原还没打过一场仗的军队,就这么在大雨、粮荒和流言的多重困扰中踯躅不前、人心浮动。连日来李渊的心情也跟这雨水连绵的天气一样潮湿而阴郁。

    最后李渊只好召开一个紧急会议,讨论到底是要打霍邑,还是要回太原。

    与会的一些将吏提出了四条必须班师的理由。一、我们的粮草快完了,而宋老生和屈突通遥相呼应、据险而守,一时半会儿绝对攻不下来。二、李密虽然口头上说与我们联合,可这到底是不是一个阴谋还很难说。三、突厥人贪而无信、唯利是图,刘武周历来与其狼狈为奸,所以他们企图进犯太原的消息不可不信。四、太原是我们唯一的根据地,义兵的家属都在那里,不如先回去保住大本营,然后再从长计议。

    此言一出,多数人都投了赞成票。

    李渊不置可否,把目光转向一直闷声不响的李建成和李世民,说:“你们意见如何?”

    此时此刻,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了。

    因为众位将吏的意见让他有些失望。

    诚然,李渊也认为他们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万一出师未捷而老巢被占的话,那么后勤补给就会中断,将士们就会丧失斗志,队伍就会陷入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这种危险的确是存在的,李渊心里何尝没有相同的担心和顾虑?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义军自从大张旗鼓地南下以来,至今未打一仗、未下一城,倘若稍遇挫折就当缩头乌龟,那还奢谈什么平定海内、问鼎天下?到时候不但会遭天下英雄耻笑,而且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人心和士气也会溃散瓦解、功亏一篑!太原固然重要,可始终龟缩在老巢中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恰恰相反,这更危险!因为这么做等于是在向隋朝的军队、向突厥人和刘武周、向四方群雄示弱!到时候这些人四面来攻,太原就能保得住吗?就算勉强保住了,日后还要不要争霸天下、要不要再度出征?如果再度出征,那么来自后方的突厥人和刘武周的威胁不是照样存在吗?除非永远龟缩在太原一隅,否则这个“前进还是后退”的问题就会像一场可怕的梦魇一样永远缠绕在李渊和所有人的心头。

    所以,选择后退实际上是在逃避问题,而不是在解决问题。

    既然这个问题不可能自动消失,既然前进和后退都存在危险,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前进、放手一搏呢?

    想到这里,李渊实际上决心已定。

    但是这些话李渊不能说。

    他必须让两个儿子来说。

    所幸李建成和李世民没有让李渊失望。他们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四条反对班师的理由。一、眼下遍地都是庄稼,何必担心断粮?宋老生轻率急躁,一战便可将其生擒。二、李密一门心思守着东都的大粮仓,一直在与东都军队进行拉锯战,根本无暇做长远的打算。三、刘武周表面上投靠突厥,背地里却和突厥人互相猜疑;虽然贪图太原,可他更担心自己的老巢马邑被人抄了后路。四、我们之所以举义,就是为了奋不顾身拯救苍生,先入长安、号令天下!如今遇上小小的挫折就遽然班师,恐怕义军会一朝解体。我们就算困守太原一城之地,到头来还是一小撮盗匪而已,拿什么保命?

    最后,李建成和李世民瞟了众人一眼,毫不客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血腥的盛唐简介 >血腥的盛唐目录 > 走向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