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崔面首荣归老太平 唐睿宗位传李隆基
大赦那天,李隆基跑来献殷勤,上书要求让位给李成器,众人反对,作罢,又要求接回太平公主,众人支持,成行。
李旦终于见到了妹妹,这个好妹妹,刚回京城,就给哥哥来了个下马威。她要求给武则天的父母(武士彟和杨氏)造昊陵和顺陵(帝王规模),又要求等丈夫武攸暨死后,未来也造帝陵。更过分的是,李旦居然点头了!
打那以后,西城公主、隆昌公主(李旦的乖女儿)闹腾起来,非要李旦给她们造豪宅和道观。两位还都改名了,西城公主成了金仙公主,隆昌公主成了玉真公主。扰乱秩序,强拆民宅,群臣开始上谏。不过,侍中窦从一却上奏说这能够体现出父爱的伟大,要求增加建制,尽情挥霍。
窦从一现在又有了新外号,名曰“公主邑司”。原因就是,他下朝以后,不回家去和媳妇亲热,先去太平家请安。这里头的“邑司”,翻译成比较时髦的用语,就是“狗腿子”。不过,窦从一性格不错,他还是很高兴的,他早就不是当年狄仁杰推荐的那个年少有为、敢爱敢恨的热血青年了。
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也许,经历过这么多以后,依旧坚持的人,才算得上是贤者。
太平先后打压了那些为政不受贿赂、折过她面子的官员。这一年十月,她更是让李旦亲御承天门,引来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日知、张说等人宣制,大唐的旗帜飘荡在宫城上空,小鸟唧唧喳喳地闹腾。在一片肃穆中,一系列的任免从门楼上喊了出来:政教多阙,水旱为灾,府库益竭,僚吏日滋;虽朕之薄德,亦辅佐非才。(以上属于情况说明,现在情况不好,是朕的责任,也是官员的责任)韦安石可为左仆射、东都留守,郭元振可为吏部尚书,窦怀贞可为左御史大夫,李日知可为户部尚书,张说可为左丞,并罢政事。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以中书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
一半是李旦的人,一半是太平的人,但终究都是太平的人。帅哥崔湜闹着让太平推荐他升职,但崔先生是读书人,读书人的脸皮都薄,他无论如何都不好意思独自上任。
该怎么办,崔湜心里挺有数。
为了显示这次推举的靠谱性,他建议太平把陆象先一起提拔上去,并道:“陆象先是好人,和我一起选,我能进去,他进不去,那我也太不要脸了,我干脆死了算了!”
可见崔湜哥哥的确很要脸,类似于这样,其他官员也都掺杂进来,造就了现在这样一种场面。李旦太珍爱自己的妹妹了,珍爱也没错,但一旦妹妹的欲望达到不惜以自己和儿子为代价的时候,李旦就会手足无措。辞职后,李旦去了一趟嵩山,去找嵩阳观内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潘师正的徒弟)。
李旦:“何谓阴阳,何谓得道,朕想要学习术数,不知道该从何做起?”
司马承祯:“道者,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安肯劳心以学术数乎!”
李旦:“理身无为则高矣,如理国何?”(对于身心,顺其自然、不刻意作为最好,那么,治国该怎样呢?)
司马承祯:“国犹身也,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国家和身体其实是一样的,顺应事物的原理,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心地没有为自己私下的考虑,这就是治理天下的道理。)
李旦豁然开朗,叹曰:“广成之言,无以过也!”
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司马承祯、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这十个人,被人们称为“仙宗十友”。说实话,仙宗十友水平参差不齐,里头有宋之问,也有陈子昂。陈子昂的后头,是当朝的上书左丞卢藏用。同为道家人,卢藏用就很不明白司马承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