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冯元一更名高力士 张丞相挤对姚元之
祖上数代都是勇猛之人,所以他力大无穷,想必也是非常正常的。
李隆基就很喜欢他,而高力士,也认为暂时身处困境的李隆基是一个非常值得交往的朋友。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高力士参与宫廷政变,迁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正员,这是高力士目前的情况。
张九龄,仪凤三年(公元678年)生人,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
张九龄的祖父曾当过别驾(比刺史低一级),所以他家庭教育状况良好。张九龄童年就显示出了与众不同,七岁能作文,三十岁考中进士科第二名,当了校书郎。李隆基同志当太子的时候,张九龄刚刚考中进士。因为李隆基这人本就喜欢文人墨客,便在东宫举办了一场策对考试,气质非凡的张九龄当仁不让,名列前茅,深受李隆基赏识,授左拾遗。
等李隆基当了皇帝,除了太平,安排新人的时候,整个朝廷的风气也开始大变。新任宰相,秉持了李旦一朝的良好作风。
新人李隆基,之前干过许多不着调的事,如此,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他决心到京城府下的新丰县去阅兵。
一来新丰靠长安近,二来新丰郊区大,地方铺张得开,可以遥遥指挥整个大军。骊山之下,二十万大军气势恢宏地盘踞了五十里地,旌旗蔽日,不着边际。不过,比较土鳖的地方是,这二十万大军面对新皇帝,却跟一群几天没吃过草的牛羊似的,东一坨,西一堆,散漫无序。
李隆基大怒,这哪是阅兵,简直就是放羊!
于是,他当即下令杀了三军统帅、兵部尚书——郭元振。这个指令,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傻眼了。
郭元振是三朝老将,名震宇内,为大唐开拓了一千五百多里江山,吐蕃、突厥都对这个流氓似的将军无可奈何,李隆基却想杀了他。郭元振把大军带成这样,也是个人的毛病,此人生性浪漫,不把小事放在心上,什么军容,什么队列,都是扯淡。他更适合搞防御,耍奸计,杀敌于无形之中,诱敌于千里之外。震慑群臣,您老也不用专挑绝对不能杀的人杀吧?
众人被吓坏了,却见张说一下冲了出来,跪倒在李隆基的马前上谏。说郭元振有大功,不可轻杀。
李隆基怒气未消,而刘幽求也加入了求情的队伍。君臣这场戏演得比较专业,还没等思忖,人家李隆基就变得从善如流了。
李隆基改口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就把郭元振流放到新州去,斩了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此人带军,军容不整,不懂应有礼节,使我大唐军队放羊一般,杀了他,以儆效尤!”
百官立在那里,不敢多说一句话。
看人惊悚地站在那里,李隆基觉得自己很成功。
作为一名出色的编剧,李隆基计划下一刻就装作苦思冥想状,等人站出来求情,他就做出翻然醒悟的样子,下诏免了唐绍的罪过,也好让人知道皇恩浩荡,他李隆基从善如流。只是可惜,因为隆基兄的表演太专业太逼真,刚才目眦欲裂的表情非常恐怖,所以,百官一个个站在那里不敢吱声。
李隆基觉得坏了,沉默几分钟后,赶紧下诏免了唐绍的死罪。
此时,有人传来一句让李隆基吐血的话,“唐绍已经死了。”
这回,他真怒了,“谁干的?”
回复说是金吾卫将军李邈,为了表现自己雷厉风行的风范,圣旨一下,他就迫不及待地把人家唐绍给弄死了。李隆基狠狠地咽了一口苦水,不行,还得继续表演下去,不过,以后再将这个傻子暴打一顿算了。
所以,他很淡定地继续看他的军队,淡定了很久,才从内心深处稳住了自己的阵脚。从散漫无序的军队中,李隆基瞧见两个方阵,如铁块一般工整。
他指着那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