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死姚崇算计生张说 李隆基新宠武惠妃
改字符。
张说一辈子没做过什么特别恶心人的事,但一直对当年张昌宗虐待自己,自己徘徊犹豫那件事耿耿于怀。如果按照原来的写,显得自己婆婆妈妈,跟个小人似的。写这段历史的人,是刘子玄(已经死了)和著作郎吴兢(还活着),张说发现,这段历史写出来,竟然没有丝毫隐瞒。所以,张说非让人删掉自己恐惧徘徊的场面。
最重要的,要把宋璟等人如何劝自己,自己有一脸苦逼的表情等都给删掉。吴兢听完张说的话,笑了,冷笑。他早就注意到张说先生老往史书编纂组里跑的情况了,大家都认真校对着,张说也认真看着《则天实录》。忽然,他将实录啪地扔到桌子上,叹息道:“刘五郎(刘子玄)真是太不乐于助人了!”
吴兢明白是张说这小老头看到自己那一段,他根本就是指桑骂槐,明里说人家死人,暗里却是在说自己。他站起来大声道:“这是我写的,史家的记录和草稿都还在,大人怎么还把怨气撒到死人头上?”同事一个个被吓得大惊失色,瞧着吴编撰,也瞧着张说。然而,张说也不是那种不要脸的人,他脸红起来,讪讪说了几句废话,继续假装认真看书了。可是,不知张说是太要脸,还是压根儿就不要脸了,过了几日,他又跑到了吴兢跟前。
遭遇这么一位宰相,想必吴兢先生也非常无奈。
他正告张说,以后别来烦我。言外之意,除非您老人家穿越回去爷们儿一把,否则史书就得这么写。张说也知趣,从此走开。其实,张说也太过紧张了,他修改史书这段历史又成了他的污点。不过,后来,张说依旧是人们心目中的良相,吴兢依旧是人们心目中的史家。
吴兢完成了,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为政书。这本书最牛的地方在于,一千多年后,它还成了日本天皇的必读书目,在日本社会也广为流传。
安南(越南)出问题了。
有个名叫梅叔鸾的人,不满自己的小生活,领着贼军围攻州县。起义军闹得风风火火,李隆基也重视起来,遣骠骑将军兼内侍杨思勖前去征讨。这个满脸横肉、脾气大、爱吃人肉的太监,出发的时候就带了几个人。杨思勖一路奔波来到了越南,召集子弟,几日内就聚集了十多万人,效果非常轰动。
杨思勖也没多废话,领军平定了梅叔鸾的军队。
贼军四散溃逃,但逃也没办法逃。因为百越的子弟实在生猛,砍完大股贼军后,有人领着一帮人直插腹心,将梅叔鸾斩在了马下。真不知道这个贼帅和普通百姓间究竟有何种深仇大恨。不过,杨思勖不太关心这些问题,取得了大捷,杨思勖先发表演讲,表扬了跟着他一起打仗的子弟,并宣布要将贼军的尸体堆成大山(一阵欢呼),随后还军。
张说出了个馊主意,建议把河曲六州的五万多胡人全部迁到许、汝、唐、邓、仙、豫等州。
不过,坊间议论了很久,都没搞清楚张丞相究竟想要干啥。有的说空出军事要塞,分散经常反复无常的胡人。那么,有人问,朔方、河南既然没有了人马,那六十多万镇守的雄兵,是不是该回家休息了呢?
张说又出馊主意,他认为,裁军二十万,让他们回家务农,留下四十万镇守,已经足够了。
皇帝不敢相信,“裁了二十万,遭遇强敌怎么办?”
“臣也在边疆干了多年的工作,知道一些变故。六十万大军,在疆场最大的用处不是镇守,而是当将帅的卫士和家了。想要御敌制胜,没必要要这些人。”
“可是……”
“陛下如果怀疑,臣愿意以满门百口的人头担保!”李隆基同意了他的办法。不得不说,张说是第一个清楚地意识到府库兵瓦解实质的宰相,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唐朝前期的府库兵,从少年时代一直到六十岁,闲时为农,战时为兵,这就是张说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