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李太白八仙浪天涯 孟浩然一心畏圣名
上和摩诘两个人聊天?我还要不要当官了?我的政治抱负啊!
浩然兄冲王维低吼,“不行,我得赶紧藏起来!”
于是,浩然兄干了一件很牛的大事,一头扎进床底,王维拉都拉不住。等李隆基进来,为了不惹龙颜大怒,王维直接将孟浩然藏起来的事说了出去。李隆基一心想着求贤,见孟是王维的朋友,心想,一定也很有才华,便让孟浩然爬出来。孟浩然拜了拜,李隆基便问:“说说吧,你都会什么?”
刚从床底爬出来的孟浩然,故作镇定道:“作诗。”
李隆基呵呵一笑,“哦?好啊,那来一首!”
于是,孟浩然就来了一首《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嗯,不得不佩服浩然兄欠抽的才华,现翻译如下:
北门的人也不上书了,我决定去南山找个破茅屋住下。
我没才所以明主不要我,我多病所以老友都远离我。
我已经老了,没多长时间了。
我整天睡不着觉,那是因为我心里头不舒坦。
评价:该翻译浅显易懂,粗俗而又没文化,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诗人的痛苦。
之前大家都体会到了,李隆基脾气不好,不听还好,听完大怒,指着孟浩然说:“卿不求仕,而朕亦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你不求当官,而朕也从没说过要放弃你,你怎么能这样诬陷我!)
从此,悲惨的孟浩然就被李隆基放归了山林。
但浩然兄并没有太过伤心,开始漫游吴越。一直到了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韩朝宗当上了襄州刺史,在襄州看见了孟浩然,于是约他一起到长安。因为李隆基让每个人都求访贤才,所以人家愿意推荐他当官。
这可以说是最后一次机会了,皇帝李隆基也没惦记他以前的嚣张。只是,浩然兄又让人傻了眼。
当时,孟浩然喝得酩酊大醉,见刺史来请,竟然哈哈哈抽风似的笑,“喝酒爽,不理他!”(业已饮,何恤他!)(《新唐书·文艺传》语)就这样,浩然兄得罪了看重他的刺史,也又一次得罪了李隆基,失去了最后一次步入仕途的机会,从此一蹶不振,可以没事儿去抠抠鼻屎,聊以认知这个世界的肮脏。但明显的,浩然兄没这么干,晃荡了三年后,漂泊无依的他,竟然甘心当了荆州长史的一个小小幕僚。
但是挺好的,孟浩然如愿以偿,他自己很满意!
满意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样子,因为此时的荆州长史,正是一代贤相张九龄。我想,张九龄能看中他,和他一起管理荆州,是因为孟浩然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人,是一个不肯同流合污的人,是一个可以做朋友的人。张九龄也是这样的,李白更是这样,孟浩然和李白很合得来,也正是因为李白很符合以上几个条件,且比孟浩然更严重!
在大道学家司马承祯面前,二十六岁的李白写下了一首《大鹏遇稀有鸟赋》,用以描述两人的会晤。
在诗歌传抄非常发达的年代,李白凭借着这首诗火了。话说司马承祯有一个女徒弟,名叫玉真。玉真是个道姑,她还有一重身份,她是李隆基的亲妹妹。可以确定李白心怀不轨,他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目的而心怀不轨。
据传言,玉真公主当道姑之前就已经结了婚,后来她提出离婚,一心跑到司马承祯这里学习。李白来见司马承祯,也多半和这个因素有关。可惜李白找错人了,人家玉真压根就不想在朝政方面瞎掺和。可惜了李白,白费了这么长时间的工夫。
天宝初年,李白一路赶到了长安,跟以前相识且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