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冯明达大败僚人洞 小使者不归吐谷浑
:
“僚人依据山林,消息不通,闹事也是经常的,这是他们的习俗。各州的长官如果能加以恩抚,好好对他们,他们自然也就降服。朕怎可以妄动刀戈,残杀自己的子民?将他们比做禽兽,又岂是民之父母所为!”
李世民博爱非常,想法很是不错,可惜总有人不解风情。
不知为何,僚人更进一步,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起义。当时担任雅州道行军总管的人在民间赫赫有名,李世民要他担任讨僚大使。这个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张士贵同志。
窦娥算什么,人人都知道她冤。
张士贵最苦,他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却一直被后人骂娘。
事情还得归罪于小说,张士贵被小说家们贬得一无是处,看过《薛仁贵征东》的人都会对此人深有印象。书上说“薛仁贵征东,张士贵得功”,说的就是薛仁贵辛辛苦苦立下战功,却被无耻小人张士贵抢跑了。
于是百姓间开始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张士贵身为大将,却什么都不会,抢功抢得让人恶心,让唐太宗很晚才能认识薛仁贵。
民间对张士贵的诅咒层出不穷,变着花样骂。
张士贵是开皇六年(586)生人,祖籍山西孟县,自幼习武,箭法奇准。
张士贵是隋唐两朝大将,功勋彪炳,在隋朝和唐朝初年的战斗中声名卓著。他先后参与了唐对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最高级别的战斗,又直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辅佐李世民登上皇位。张士贵膂力过人,可手拉一百五十斤的大弓,左右驰射,丝毫不偏。
后来东征,就是他果断采用薛仁贵的建议,身先士卒,率领唐军大破敌军,才使得唐朝取得数次大捷。张士贵对大唐忠心耿耿,跟属下薛仁贵的关系也很好,是个精忠报国,义薄云天的人。
此时的张士贵,已经四十七岁,作为雅州道行军总管,要负责对僚人的全面清理工作。
贞观七年(633)五月底,张士贵率领唐军大破反僚,僚军溃散而逃;
七月,僚人再度起事,八月,张士贵重操旧业,率领唐军前去征讨,僚人再次溃败;
十二月,嘉州、陵州(四川山区)僚人卷土重来,举旗造反,唐朝大军击破之。
贞观八年(634)正月,东王洞、西王洞数万僚人造反。张士贵率领军队发起进攻,带头冲锋陷阵,很快就平息了这场叛乱。
这些叛乱让李世民意识到一个问题,如不能感化岭南僚人,自己就算弄出个旷古绝今的大唐盛世,也不会确保安宁的。
李世民让冯盎继续安抚百越,冯盎不辱使命,他继续努力,直到生完那三十个儿子。
三十个儿子当中,有一个名叫冯智戴的,非常受百越首领的喜爱。大家就推举他当盟主,听他的话,有事就找冯智戴商量。
李世民不去封禅,朝廷中,万国首领或者来使都在,大家的激动之情该往哪里发泄呢?如果你不给点儿节目,使者都不想回国。
且不论使者乐不乐意回国,但从那成天欢歌笑语的酋长的表情来看,指定是不太想回去。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酋长们手底下管着一帮弟兄,该回去必须回去,可国王或者部落可汗派来的使者却没那个必要。有一个国家,名叫吐谷浑,位于唐朝正西方,差不多就和现在的青海一样,国土面积也不小,但时常受吐蕃的欺负。
吐谷浑的可汗名叫伏允,见别国都去使者了,趁着天可汗请客,赶紧也派人去表一下忠心。
使者得令,来到了长安。等李世民给了使者礼物,使者拜别朝廷,便收拾包袱骑马回家了。
真不知道使者到底去了哪里,只知道是没回吐谷浑。
伏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