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失落的钢盔
的老兵。
其他师团更是惨重,第101师团伤亡已接近9000人,基干部队所剩无几,到了欲哭无泪的程度。
自发起新的攻势以后,日军伤亡率再次刷新纪录,向三万进军,总计伤亡数已接近六万!
日本师团的规模通常介于我们的师和军之间,基干部队大致在1.2万人左右,加上七七八八的特种配属部队,可以达到两万多,也就是说,若无补充兵源不断接济的话,此时可以直接取消番号的师团至少是4~5个。
上海太难打了。
这点不光松井没有预料到,来沪参战的日本兵,包括他们身后的国民也大多没有心理准备。
20世纪80年代,很多日本老人对中国的江苏和上海都非常熟悉,甚至能叫得出宝山、罗店、月浦、蕴藻浜、大场的名字。
我说的,还不是侵华老兵。
事实上,当时非常多的军人家属都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的通知单。那是一份死亡通知单,上面战死一栏,无一例外都填写着以上那些地名。
这种刻骨铭心的印象,大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难以自行消失的吧。
与此同时,则是华北战场“连战连捷”的消息不断传来。
华北方面军第1军占领了河北石家庄,第2军打到了山东德州,蒙疆兵团攻克了绥远的包头。
不相信!不相信!不相信!
我们累死累活,几乎拿鲜血和尸体在铺路,却还是步履维艰,占领每一座阵地,都要死伤无数人,北方那帮家伙怎么如此轻松就能得手呢,难道我们面对的不是同样的中国军队?
松井实在想不通,但想不通也得硬着头皮上,因为实在是骑虎难下了。
他一边向统帅部告急,请求派出更多援兵,一边继续督师前进。
金泽师团又是首当其冲。
幸存者们,大家来集合吧,举行最后的誓师,向裕仁天皇亲授的军旗表决心,勇往直前,定夺阵地。
可是,看到前方战况如此之惨,官兵们都已心知肚明,此一去,必难生还,于是原本应该“壮怀激烈”的誓师会竟然变成了哀哀切切的告别会。
10月23日,南战场达到沸点。
经三日血战,桂军基本把精华都打光了,能拼能杀的老兵十不存一。此前,其他各军军官伤亡至多到团营级,旅级很少,但桂军光旅长就战死了六七个,有一个师的军官甚至全都伤亡了。
陈诚被迫将桂军撤下休整,防线也退至大场。
在陈诚撤军之前,上海派遣军发动的进攻几乎已陷于停顿,打不动了,特别是像第101师团这样的新兵部队,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一些官兵在日记中甚至有了悲观厌战的情绪。
可是守军一撤到大场,松井马上像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样,精神重又振作起来。
他可以腾出场地,利用南面相对开阔平坦的地形,去着手建立一个陆上机场了。
其实从善通寺师团登陆川沙口开始,上海的天空已经很少能看到中国的战机了,日军拥有完全的制空权,因此松井的出发点,不是要进行空战,而是要发挥空中特种部队的独有优势,去打击陈诚的地面部队。
空中的此消彼长,缘于日军飞行战术的改变。
整整六周的相对沉寂,日本海军航空队并没有在家睡觉,而是关起门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为什么看起来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要远超对手的航空队,会较量不过相对孱弱的中国空军。
最终他们得出了结论,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而这将给中国空军带来灭顶之灾。
当再次卷土重来,轰炸机周围已经布满了护航的单翼战斗机,它的名字叫96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