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朝令夕改
分先头部队而已,后面的大队人马根本还未赶得上来。

    在它两边,尽是雁门关后的大量守军,假使这时王靖国手段辣一点,两个指头捏过去,没准就能把这帮人给捏死,从而重新堵住漏洞。

    过于突前,既有可能迎来机遇,也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陈长捷本人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

    可惜王靖国太缺乏当机立断的魄力,而更为可惜的是,晋军主帅阎锡山甚至还不如他的部下。

    9月30日,在得知后路可能为日军截断之后,阎锡山紧急召集各路将帅开会。

    会上,傅作义提出了上中二策。

    上策,就是两头兼顾,那边歼灭繁峙之敌,驱日军于雁门关之外,这边定定心心地以绥军和陈长捷为主力,再配合八路军的抄击,可一举解决板垣师团。

    可是除了傅作义、陈长捷等少数人之外,剩下来的晋军将领几乎皆为无胆之人,都嚷嚷着问,要是繁峙的日军一时灭不掉怎么办,要是板垣很坚挺如何说,一旦双方对峙起来,那我们的补给线岂不是要被切断了。

    对这些问题,傅作义也没法回答。

    打仗本来就有冒险成分,什么都按照预定的想法走,稳稳当当,轻轻巧巧,那叫游戏,还是得用黑客软件暗中操纵的那一种。

    上策无人喝彩,傅作义转而极力向阎锡山推荐中策。

    所谓中策,就是退一步,重点顾一头,即由平型关原有守军继续坚守,而集结绥军,趁突破雁门关的东条兵团人数尚少,且立足未稳,将其一扫而光,以解平型关后方之忧。

    较之上策,中策风险要小得多,傅作义认为能被接受的可能性比较大,他甚至表示,愿意请缨出马,亲率绥军出征。

    可以想见,以傅大将军之威名与绥军的作战能力,此一击,必能予以繁峙日军致命打击,如此,战局将一片光明。

    老阎动心了,可是他刚想点头,一旁的孙楚马上就叫起苦来,不行不行,平型关防守正面过宽,板垣势大,若无绥军相助,我们守不住哇。

    血肉战场方见英雄本色,帷幕里的夸夸其谈都算不得好汉,此时的“孙神经”可再无一点“必能阻其于平型关外”的豪迈了。

    听“军师”这么一说,老阎又犹疑起来,他转过头问傅作义:要不,先稳住平型关一头再说?

    傅作义本以为阎锡山会采其中策,未料对方竟忽然动摇,不由得大为着急。

    不击繁峙,安能稳住平型关,孙楚之见实不足取,“主公”应速速定夺才是。

    大家的目光全都集中于阎锡山,因为谁都知道,不管孙楚如何巧舌如簧,傅作义怎样声名显赫,最后的定调者,有且只能有一位,那就是眼前这位“主公”。

    只是“主公”早已六神无主。

    繁峙要击,平型关要守,哪一头都得顾啊。

    这时候最好有大批天兵天将下来,让老阎接在手里,拨一半到繁峙,再拨一半到平型关,可除了做梦,这样的美事到哪里去找?

    快马到,又有紧急军情上奏。

    奏报的是王靖国。

    这位老兄没有马上调兵将日军驱出繁峙,而是集中了一部分兵力到代县。

    代县者,为繁峙之下首耳。晋绥军要回太原,须先过繁峙,再经代县,很显然,这又是一个被动防守的阵势。

    可是这一军情听在老阎耳朵里,却让他的整张脸都刷地变白了。

    不是吧,难道代县都守不住了,照此说来,我们的后路岂不是要全给截断了。

    也许明天早上,东条兵团的骑兵就会赶到代县,把路口一堵,谁都跑不回去了。

    老阎不会骑马,只会骑驴,他按照山西驴的速度推算了一下,想想无论如何是跑不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简介 >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目录 > 第二十二章 朝令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