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三国:我与吴宇森的不同
大的反对意见。
Q:吴宇森想讲述一个什么样的三国?他是否做到了呢?
A:吴宇森似乎想拍一部正片,他曾说,《赤壁》是他关于中国故土情怀的梦想,他想通过此片让西方更了解中国。但他好像生怕西方人看不懂,于是舍弃许多精彩的章节,编造了一些无厘头情节,过分使影片西化,娱乐化,最终让西方了解到的只是一个浅层的中国历史,三国的精髓却一点没有表达出来。其实,现在的《赤壁》更应该是一部商业大片,因为它有更明显的娱乐倾向,而且是很浅显的娱乐。这样的大片,应该有一些三国历史、文学顾问之类的人来把关。这样就会避免一些错误。
Q:您的小说也是在改写三国,那您和吴宇森有什么区别?
A:我写的是介乎历史与戏说之间。我更多是追求历史人物的本相,捕捉他们的细枝末节,注重他们的性格和命运、情感等偶然性及必然性因素的相互关联,另外让人物和故事更接近现实和大众,好读,耐读,不生涩。即一方面有历史的厚重,另一方面是现实的观照。二者相辅相承,不可割裂。三国不是不可以改,去创新或重新演义一些情节,但要按照人物性格命运合理去改编,千万不能改得太随意。因为三国有它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史学价值,这是任何一个年代所替代不了的。三国就是三国,三国人物的根还是扎在三国的土壤上,不能随意篡改。重写三国需要严谨,把握好一个度,即历史和戏说的度。吴宇森没有把握好这个度数,改得太浅了,没有改出内涵来。脱离了三国志或演义,也脱离了观众。所以弄得懂三国的人不买账,不懂三国的人也不买账。
Q:在四大名著中处于什么地位?
A:从小说艺术角度讲,其实是比不上另外三部的。三国过于写实,偏重于宏大叙事,对细节、人物挖掘不够。后人学写小说技巧,恐怕还是多读《红楼》、《水浒》、《西游》,这三部可以教你怎样描写抒情、刻画人物,还有想像力。但三国里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独特的历史观、价值观。这是另外三部替代不了的。我更偏爱三国。
Q:近些年形成的三国热,四大名著里似乎是目前最有生命力的著作。三国的魅力在哪?
A:三国的魅力也在于他的宏大叙事,在于他传统的文化价值取向。虽然写战争,但三分归晋,最终一统,寄托着劳动人民希望统一、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另外里面的许多人物,比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作为明君、贤相和良将的化身、忠义的代表,他们身上有中国老百姓所寄托的精神追求,所以能长久活在人民群众心中。再者,三国内容丰富,内涵深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经商的、军人、文人各阶层的人都能看出别样的“三国”,所以能经久不衰。
Q:您最喜欢三国里的哪个人物?
A:我喜欢的是一个小人物,贾诩。魏国的谋士,这个人很智慧,他虽然没有其他谋士如诸葛亮、郭嘉、荀氏叔侄那么出名,但这个人物形象很有立体感。他的性格特点、人生轨迹、心路历程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他保过几个主子,做过一些出格的事,但最终还是稳定下来,得以善终的。如果把他拉过来研究,可以写一部长篇。
Q:您还期待《赤壁》的下集吗?
A:看完《赤壁(上)》,走出影院,别人问我,怎么样?我说,我有一个梦想,也是大家的梦想,就是能看到《赤壁(下)》。那人说,那说明这部戏还是不错的。我笑了笑说,也不尽然,上集没有让我觉得好看,所以,我想看到一个好看的下集。但愿《赤壁(下)》能不再有这么多的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