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诸番将守境戍边 杨国忠承宠荐人
狱之后,想起老者的这番话,心中惧意大增。他出狱之际,老者又重重嘱咐:“记住,那些暗算之人会注视你的一举一动。你出狱之后,实为凶险无比,须早早离京避开他们的视线。”
儿子劝王忠嗣去拜见太子,他说父亲此次出狱固然是得哥舒翰的力请,然太子暗中相助也有其功。王忠嗣令其闭嘴,一面自家中取出一些财物令儿子送至牢中,让人寻妥当之人转赠老者;一面令家人连夜收拾家财装车,第二日天未亮即赴汉阳上任。
王忠嗣遭逢大难,终究心事难平,一年后即染病郁郁而终,年仅四十五岁。他这期间未曾与太子李亨见过面,然太子却未忘记他,曾在王忠嗣刚刚到汉阳后派贴身太监李辅国前去探望。
李辅国回东宫向李亨言说了王忠嗣的近况,李亨得知王忠嗣如今形容枯槁,知道他难以走出大难的阴影,不禁唏嘘连声。
李辅国道:“殿下,那王忠嗣似乎换了一个人儿。奴才见了他如入定一般,极少说话,唯奴才辞行的时候,他数番欲言又止,最后方小声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他让奴才转奏殿下:‘李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乞太子珍视。’”
李亨闻言,当即明白了王忠嗣的深意,其神情也如入定一般。王忠嗣如此说话,俨然向李亨交托后事了。
李隆基经过这场风波,对李林甫如今权倾天下有了些许担忧。他这日与高力士单独面对,叹道:“高将军,记得朕数年前欲将政事委于李林甫,你当场反对,现在看来,你还是有些道理的。”
高力士答道:“天子巡狩,古之制也。天下大柄,不可假人。若李林甫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者?”
“不错,是这个道理。李林甫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今大唐天下,不可缺了此人。然上下官吏,皆仰李林甫鼻息论事,亦为隐忧。”
高力士听出皇帝的口吻中,依然对李林甫推崇备至,唯对朝中上下官吏人云亦云、毫无主见有些不满,心中就不以为然。李林甫为相十余年,确实用心国是,凡事皆有条理,皇帝用着顺手,许是认为国家难离此人了。高力士明白自己为内官身份,不敢妄议朝政,其心中虽有想法,只好选择默然以应。
自开元初年开始,李隆基设立一主一辅两名宰相,给予主宰相以极大的权力。譬如姚崇在任期内可以大刀阔斧推行新政,使天下气象为之一新,此后历任宰相各逞心力,终于实现天下大治。李林甫为相之后,天下已富庶无比,李隆基以为无需再费心力,只要将朝务大致稳定即可,李林甫行事有恒度,如此大称李隆基之心,这也正是李林甫久任宰相的原因。
李隆基现在的忧虑,即是不许李林甫权倾天下,以致朝中上下皆为附和李林甫的声音,不过这些想法就没必要向高力士叙说了。
杨国忠现在春风得意,除了晚间继续入宫侍奉李隆基计筹之外,白日里也可以向李隆基单独奏事。他这日向李隆基奏事完毕,李隆基笑眯眯地问道:“国忠呀,你除了理财之能以外,还有识人之能吗?”
杨国忠久在赌场中浸淫,早已练就了快速反应的能耐。现在皇帝有此问话,其话中指向就比那骰子的变幻无端简明多了,杨国忠脑中灵光一现即明其意,遂躬身禀道:“陛下,臣昔年多混迹于乡俚之中,难识能人。然臣所以能侍奉陛下,得益于两名恩人,臣以为此二人实为有才具之人。”
“嗯,你得章仇兼琼之荐得以入京,他实为卿之恩人,另一位呢?”
“另一位即是臣昔年东主鲜于仲通了。陛下,鲜于仲通既为蜀中富豪,亦为朝廷散阶之官,现任朝议郎。”
“哦,朝议郎为六品秩级。如此说来,你认为此二人为有才具之人了?”
“禀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