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查民风微服观庙会 布教义乱刀诛恶霸
高的主殿掩在老桧松柏间;左右偏宫亭榭台阁,碑碣画廊错杂林立,在阳光下云蒸霞蔚、蕴蕴茵茵、葱葱笼笼。庙前有一块空场足有一顷多地,西边已用竹木搭起戏台。一些生旦净丑已在上装,锣鼓家什打得丁当响;十几个道士指挥着进场的小商小贩们在场边布摊儿,空场上香客正在涌入,有说书的、打把式变戏法的、走江湖卖膏药的,东一簇西一簇人团团围着看。更有拆字算命的,高高挂着太极图幌子、端坐在木桌子旁给人推八字、看手相,说得唾沫星子四溅。乾隆摇着扇子徐步四处游走。纪昀心无旁骛在旁边侍候,要回应乾隆问话,还要左顾右盼观望风色。素伦等十几个大小侍卫扮作香客散在四周,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围在左右,一个个心提到嗓子眼儿上,眼睁得滴溜儿圆,哪敢有半点疏忽?
乾隆在庙外大场中转游一遭,又进庙去看,大拜殿、春秋楼亦挤满了人,香火烧得大铜鼎灼面炙肤,更觉热得不堪,忙退了出去。又看后院石栏里供奉的磨刀石,也觉人工痕迹太重,绝非真迹。倒是磨刀石旁一块玲珑太湖石浑然天成,引得他注目良久。乾隆一边出庙,一边对纪昀道:“这块石头比御花园里的还好。可惜,屈了才。”纪昀笑道:“这容易,主子瞧得上,就是它的福分,叫人送北京就是了。”乾隆笑道:“天下好东西多着哩,都送北京,我成了何如人?”二人一边说,一边出庙,见马大嫂撇着大脚片子端汤锅。乾隆转到左边,一大群人踮着脚朝里看,原来有一个说书先儿,在讲本朝故事,说的是“刘统勋夜下沙河堡”的故事。把刘统勋说成个半仙半人的,吴瞎子和黄天霸都刀枪不入。乾隆不禁一笑,回头看纪昀,也在咧着嘴笑。二人会意,站着听了好一阵子,听戏台上锣鼓响,才离了说书摊儿。乾隆边走边道:“刘延清在民间有好的口碑。按他说的就像牛鬼蛇神似的,倏出倏没,叫他们说得不像个人。”
“里头还掺和着李又玠的故事。”纪昀笑道,“就是从话本里来的,我还见过几种呢!刘统勋破案破出名儿来了!”
此时人流越来越拥挤。台上铜锣板鼓敲得十分起劲,在演《关公挂印封金》,台下人挤成了团,麦浪似的涌来涌去,卖糖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在人丛中挤着高声叫卖;踩高跷的扮演着《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目连救母》等节目……一队未走,一队又来;穿着破衣烂衫的难民;敞胸露怀的庄稼汉;油头粉面的鸨儿妓女,还有些村姑穿着大红大绿的挤在一处,指指点点、你推我揉地说笑。乾隆随意浏览,见如此热闹得不堪,转脸笑道:“太阳晒得头昏,马大嫂馄饨摊儿搭有布棚子,那边人少有风,我已有点肚饿了。我们到她那里喝馄饨去!”
“哎呀老板!您真是说话算话,真来吃我的馄饨来了?”马大嫂眼尖,远远见乾隆踱来,一边给客人端汤,眉开眼笑地大声迎接,又对棚里刷碗的一个黑瘦汉子叫道:“我说当家的,手里的活儿暂放放,恁他娘的没眼色!那边桌上抹干净了!”她却也真的利索,乾隆和纪昀刚落座她已递过两把芭蕉扇、两碗柳叶茶。乾隆刚呷了一口黄澄澄的茶水,她又递来凉毛巾请他们揩汗。恰好一阵凉风吹来,乾隆一身躁热顿时驱走了,不禁大声赞叹:“好!把你们的饽饽点心尽情端上来,我重赏你!”一时油煎馅饼、蒜拌凉粉、烫面角子、小饽饽、葱段甜酱什么的就摆了一小桌子。那汉子闷声不响,只是听女人指派调度,未了马大嫂亲自端两碗汤过来,笑嘻嘻地道:“爷们先吃着垫垫肚儿。这汤算是我孝敬您的,尝尝味儿,馄饨现吃现下,下得早了没嚼头!”又冲男人叫:“老板有重赏,听见没有——再打半桶井水来涮毛巾——慢着些走,当心晃散了你那排骨架子!”说得棚里人都吃吃发笑。
乾隆早起没吃早点,肚里空空的,此时,吃得样样鲜美,因见纪昀拿捏着不敢放肆吃,便指着煎饼和大葱笑道:“偶一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