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使命。可她毕竟是个女性,许多事情不方便做。而李术是孙策的大将,搭上李术,就等于建立起与孙策的稳妥渠道。
而这个“吏”,很有可能就是《孔雀东南飞》里反复强调的“府吏”焦仲卿。他作为太守府的办事员,代表李术前往接洽,再正常不过。而且焦仲卿与秦罗敷是邻居,很可能之前已经接触过,这才安排李术与秦罗敷做一次戏剧性的会面。
于是,《陌上桑》里秦罗敷对“小吏”焦仲卿的那一段夸耀,就意味深长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使君”向秦罗敷说出接头暗号“宁可共载不”之后,秦罗敷是怎么传递情报的:“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这是暗示许都那边即将有事发生,有人派我联系你,这个人是长水校尉。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这四句是暗示除了长水校尉以外,还有许多朝廷高层参与。“鹿卢剑”代表决断、“可直千万余”代表着珍贵,意即皇帝。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这四句通过描述升迁履历,来强调每一个衣带诏阴谋的参与者都是一步步升迁而来的汉室忠臣,他们无不感念汉室拔擢之恩。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这两句是描述种辑的外貌,因为许都必然会派人来与庐江联络,便于互相辨认。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这四句是详细交代董承诛杀曹操的计划。计划将在曹操日常办公的司空府内发动,趁曹操“冉冉府中趋”,跟随的卫士比较少的时候骤然发难。然后,秦罗敷还为焦仲卿壮胆,说参与政变者多达数千人。
通过《陌上桑》的交谈,秦罗敷通过焦仲卿,与李术初步接上了头。从孙策后来的举动来看,这根线确实地搭上了,形成了董承-种辑-秦罗敷-焦仲卿-李术-孙策这么一条复杂的情报链条。
秦罗敷失算的是,她少算了焦仲卿对孙策的仇恨。
焦仲卿既然为庐江故吏,对孙策的仇恨是相当深重的。而秦罗敷则是为了确保孙策成功袭许,两人的目的完全是背道而驰。
而在两人接头时,焦仲卿却完全看不出任何异常,他奔走于李术和秦罗敷之间,勤劳地传递着信息,似乎全然忘记了故主陆康的遭遇。
唯一的解释,焦仲卿是在隐忍,是在伪装。他意识到,与秦罗敷搭上线,会更好地完成郭嘉交给他的任务。他扮演了一个双面间谍,一方面在秦罗敷的协助下传递情报,为董承、孙策筹谋计划,一方面把计划原原本本通知给郭嘉。
有了如此情报不对称的优势,郭嘉便可以轻易破坏董承的衣带诏政变,然后精确定位孙策,实施暗杀,完全让对手没有任何反击余地——这都要归功于焦仲卿的存在。
董承在内,肘腋之变最为危险,因此郭嘉或者曹操率先出手,在正月诛杀董承。至于远在江东的孙策,一直要到四月,才落入许贡门客的弓箭射程之内。
这一前一后的时差,让史书和后世治史者产生了错觉,认为两者是彼此孤立的事件。我们只有将两者联系起来看,才能觉察到其中的矛盾,进而推断出隐藏在幕后的神秘推手焦仲卿。
至此,这个阴谋的蓝图已经被勾勒得很完美了。可我重新审视整个推论的因果链时,却猛然发现,这一串推理看似合理,可始终缺少一个关键环节。这个环节的缺失,让整个推论都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整个事件中,无论是焦仲卿、孙策、种辑还是郭嘉,他们都拥有鲜明的动机、明确的立场和清晰的身份,可是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却显得面目模糊。
这个关键人物就是秦罗敷。我们既不知道她在庐江的来历,也不知道她帮助种辑、联络孙策的动机何在,她曾经宣称种辑是她的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