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匆匆撤去的帷帘
1、赵曙有心疾
皇帝的职位最令人眼热,依据皇位继承法的规定,真正有资格做皇帝的人并不多。为了取得皇位继承权,许多宗室子弟相互争斗,甚至骨肉相残。唯独赵曙是个例外,他不愿做皇帝,而且态度还非常坚决。仁宗皇帝命他为太子,他百般推辞,就是不肯上任,在众人的劝说下勉强走马上任后,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时准备撂挑子。
仁宗皇帝死了,赵曙继承了皇位,但这不是他的本意,他是被人硬拽上去的。
赵祯是半夜死的,曹皇后痛哭一场后,即将宫门钥匙尽收在身旁,不准任何人进出。天亮之后,立即召皇太子赵曙进宫,并传召韩琦、欧阳修等大臣进宫,共同商量皇位继承的事情。哪知道赵曙痛哭一场后,起身欲走,好像皇位继承与他无关似的。
“太子不要走。”曹皇后见赵曙要走,立即喊住了他,正色说道,“大行皇帝遗诏,令皇太子嗣位,皇太子应承先继志,不得有违!”
赵曙推辞道:“曙不敢做皇帝,你们还是另请他人吧!”说罢,又要退出。
宰相韩琦见太子又要走,心里着急,顾不得君臣之礼,上前一把拽住赵曙的衣袖说:“先帝遗诏,圣母懿旨,岂可不遵?”
赵曙见推辞不掉,只得留下来,在曹皇后和大臣们的安排下,遵先帝的遗诏,勉强同意继承皇帝之位,举行即位大典后,正式做了皇帝,他就是英宗皇帝。
赵曙即位之后,尊曹皇后为皇太后,尊大行皇帝赵祯庙号仁宗。
赵曙欲依照古礼,守孝三年,命韩琦摄行冢宰。
冢宰是个官名,太宰的别称。太宰原为掌管王家财务及宫内事务的官。周武王死时,成王年少,周公曾以冢宰之职摄政。《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冢宰为内朝主宰。在《周礼》作为天官,成为六卿的首位,总管全国大事。就是说,韩琦以冢宰的身份管理朝政。
韩琦说,古今时候不同,古时的制度,今天未必尽适宜,并坚决推辞,不敢奉诏。
赵曙见韩琦不奉诏,其他人也坚决不同意,只好坐上龙椅,正经八百地做起了皇帝,前几天处理朝政的思路相当敏捷,表现出相当的政治才干,赢得群臣的拥戴。不料好景不长,到了第四天,赵曙骤然患病,不能临朝,诏请皇太后权代为处理军国大事。曹太后不能推辞,便在东门小殿垂帘听政。
赵曙的病似乎不见好转,第八天,也就是为仁宗皇帝举行大殓的日子,赵曙的病突然加重,在先皇灵柩前号哭狂奔,在场的人不知所措,丧礼也无法进行,幸亏宰相韩琦反应敏捷,当机立断,拉下帏帘,一把抱住赵曙,又叫来几名宦官加意护持,实际上是死死地看住他,不让他乱说乱动,从而避免了更为尴尬的场面的发生。
曹太后是个很能干的女人,每天的内外章奏不下数十起,她看过之后,件件都能够提纲挈领,能提出处理意见,遇着有疑难的事情,让大臣们商量解决,从不独断专行。因此,赵曙虽然生病不能理政,朝廷的机构都能正常运转,国事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不久,立高氏为皇后,高皇后是侍中高琼的曾孙女,母亲曹氏是太后的亲姐姐,小时候也养育于宫中,与赵曙同岁,两人可算是青梅竹马。长大出宫后,做了赵曙的王妃,封京兆郡君,至是册立为皇后,与太后情形同母女。
为了加强中枢机构的领导力量,太后重新提拔富弼为枢密使。
赵曙自得病后,情绪非常坏,对宫中的宦官、宫女、太监举手就打,开口就骂,这些人受虐不过,便向内都知任守忠泣诉。
任守忠当初被仁宗皇帝赵祯逐出宫,然后再召入宫,逐步升到内都知的职务,仁宗皇帝欲立赵曙为太子,任守忠知道赵曙聪明能干,想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