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五 剪除异己
    1、朱寿昌弃官寻母

    宋朝的官吏选拔制度,文官属审官院,武选属枢密院。此时,枢密使是文彦博。

    文彦博反对变法,为了剥夺文彦博的权力,王安石提出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建议将审官院分为东西两院,东院负责文官选拔,西院负责武官选拔。如按这样实行,文彦博就被架空。

    文彦博找赵顼理论,审官院兼选文武官员,枢密院还有什么用?如果剥夺他委任武官的职权,那就让他退休。

    赵顼虽然安慰、挽留文彦博,但仍然将审官院分成了两部分。

    知谏院胡宗愈反对分审官院的做法,并反对李定的任命,也被逐出京城,贬为通判真州。

    正在这个时候,京兆守钱明逸向朝廷奏报,说广德军朱寿昌弃官寻母,竟然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母,其“孝行可嘉”,“亟待旌扬”。

    朱寿昌弃官寻母,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

    朱寿昌是扬州人,父名朱巽,曾做过京兆守。朱寿昌的生母不是正室,是他父亲的妾,在朱寿昌三岁的时候,被父亲逐出家门,改嫁到一个党姓人家。朱寿昌长大以后,他的父亲病故,他思母心切,到处访求,一直没有打听到母亲的消息。

    朱寿昌曾到几个州县任职,除公务外,就是委托同事们帮助打探生母的消息,但一直杳无音信。为了表示他寻母的诚心,他吃素、戒欲,灼背烧顶,求神拜佛。

    熙宁初年,授知广德军,上任数月之后,对于寻找生母的事一直放不下,他对人说,“我已经五十岁了,还没有见过生母,如何做人?古人说得好:‘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我还没有尽孝,怎么能够尽忠呢?孝且未尽,怎好言忠?”于是,他弃官不做,辞别家人,踏上了寻找生母的道路。

    他跋山涉水,暑去寒来,只要有一点线索,无论路有多远,都要前去探个虚实。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给他提供一个信息,说党姓人家可能在关中同州一带。

    朱寿昌赶到关中同州地区,逐村挨户的查问。这一天,在一个小山村遇到一个老妇人倚门张望,他便上前打听生母刘氏的下落。

    老妇见问,似有所动,将他让进屋,仔细盘问。朱寿昌便将情况向老妇人作了介绍。忽见老妇人流出了眼泪,颤抖着说:“你是朱巽的儿子朱寿昌吗?”

    朱寿昌满怀期待地点点头。老妇说她就是刘氏,将当年逐出朱家之后,改嫁党氏,后举家搬到同州的经过说了一遍。与朱寿昌所了解的完全吻合。母子相认,抱头大哭。

    后来的情况是,朱寿昌将生母以及她在党家所生的几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一同接回家。

    朱寿昌弃官寻母的事上报到朝廷,一班老成持重的大臣都说他孝行卓绝,应破格提拔重用,以示对大孝之人的嘉奖。

    朱寿昌弃官寻母,李定不认生母、不报丁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朝中百官对这两件事议论纷纷,都说朱寿昌要嘉奖,李定要惩处。

    王安石袒护李定,他知道奖了朱寿昌,李定在朝中就站不住脚了。因此,他奏请赵顼,说朱寿昌弃官不做,已是违纪,命他官复原职,就是表示嘉奖。

    王安石的建议,总是一奏一个准,赵顼当然是同意他的意见。朱寿昌以赡养生母为由,请求通判河中府,王安石格外开恩,奏请皇上照准。

    朱寿昌虽然只是官复原职,没有得到嘉奖,但士大夫们都对这件事极力赞颂,纷纷赋诗相赠。监官告院苏轼也赠朱寿昌诗,他在诗序中明褒朱寿昌,隐损李定。

    李定看过苏轼的诗和序,怀恨在心。苏轼赠的这首诗,也为他日后遭诬陷埋下了祸根。

    2、不怕死的御史

    御史们为反对新法,可谓是前赴后继。下一个该轮到谁呢?他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这才是宋史·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简介 >这才是宋史·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目录 > 五 剪除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