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
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对中国共产党和对日本的政策。由于全国人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会议实际上接受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政策,确定了和平统一、修改选举法、扩大民主、释放政治犯等原则。
[8]大陆政策,指一九二七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的吞并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并进而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侵略计划,又叫田中政策。
[9]广田三原则,指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对中国驻日大使提出的所谓“对华三原则”。其主要内容是:一、中国取缔一切抗日运动,放弃依赖英美的政策;二、中国承认伪“满洲国”,树立中日“满”经济合作;三、中日共同防共。
[10]察哈尔,见本卷第382页注[3]。
[11]“满洲国”,是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制造的傀儡政权。一九三二年三月在长春成立,扶溥仪为“执政”。一九三四年三月称“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
[12]殷汝耕冀东政府,参见本卷第434页注[5]。
[13]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德国和日本在柏林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日缔结的这一协定,实际上是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德国和意大利通过签订协定形成的柏林—罗马轴心的扩展。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六日意大利参加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法西斯国家的反共同盟(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4]九国公约,参见本卷第13页注[7]。凯洛格—白里安公约,即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指由法国外长白里安、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发起,美、英、法、德、比、意、日、波、捷等国代表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在巴黎签订的《关于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非战公约)。但在签约同时,美英法等国即先后声称各国有权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诉诸战争”。截至一九三三年,加入非战公约的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十三个国家。国联盟约,指一九一九年在法国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条约。
[15]张汉卿,即张学良,见本卷第371页注[10]。
[16]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一九三六年七月,德意法西斯支持西班牙军人佛朗哥发动叛乱,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政。西班牙人民在人民阵线政府领导之下,进行了保卫民主反对侵略的英勇抗战。这个战争,以马德里的保卫战最为激烈。保卫马德里的战争,从一九三六年十月起,前后坚持两年又五个月。
[17]指《阿Q正传》。
[18]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下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关押在南京。一九三七年二月二日,东北军内一部分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不理解的青年军官孙铭九(当时任东北军特务团团长)等,派人将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等枪杀。
[19]张杨,指张学良、杨虎城。杨虎城,见本卷第371页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