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七 治国要用读书人
赵匡胤听了非常吃惊,问他为何说得如此肯定。

    窦仪说:“蜀主王衍,当年曾经用过这个年号。想必这个铜镜就是那个时候铸造的。”

    赵匡胤叹了口气道:“看来,要治理天下,宰相还是要用读书人啊!窦仪,你有宰相之才呀!”

    赵普听了赵匡胤的话,好像被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羞惭地低下了头。

    赵匡胤带着铜镜回到花蕊夫人的寝宫,把铜镜的故事说给花蕊夫人听,极力赞扬窦仪有宰相之才,准备要提拔他做宰相。

    花蕊夫人自入宋宫后,恪守后宫不议政事的准则,对政事从不多言,因此,听了赵匡胤的说话也只是诺诺连声,并不多说话。

    赵匡胤见花蕊夫人不再询问,便拉上她,到御花园散步去了。

    铜镜事件后,赵普开始读书了,赵匡胤也开始重用读书人了,开科取士,便是极好的证明。

    铜镜事件之后,朝中大臣议论纷纷,都说窦仪要做宰相了。窦仪也在窃以为自己的满腹经纶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赵匡胤把要召窦仪为相的想法告诉了赵普,问他有什么看法。

    赵普心里当时就敲起了小鼓,暗想道,自己平时只看一部,读书太少,没有什么学问,窦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太有才了,如果他入了相职,比学问,自己远非他的对手,他一定瞧不起自己,时间长了,自己宰相的位子坐不坐得稳,就是一个问题,不如给他使个绊,让他入不了相,这样就可以巩固自己的权位,即使他以后知道了,也奈何不得。因此,他故意停顿了一下说:“窦学士文才确实不错,但是没有经济头脑,陛下如果在文史上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找他咨询,就找对人了,如果让他入相治理朝政,恐怕就用非其人了。”

    赵普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用,一下子就打消了赵匡胤要任命窦仪做宰相的念头。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窦仪得知赵普在皇上面前使绊,料知只要赵普还是宰相,自己就无出头之日,心中闷闷不乐,时间长了,竟积郁成疾,不久便一命归天,好端端的一个人才就这么活活地给气死了。

    赵匡胤对窦仪的死也很是叹惜,命人厚葬了窦仪。

    铜镜本来就是一个故事,不想这个故事又引来了新故事。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翰林学士,竟由于铜镜的故事白白地送了性命,岂不是天丧英才。可见,刀可以杀人,嫉妒也可以杀人。赵普的嫉妒,杀了窦仪。

    2、王全斌残暴杀战俘

    正在赵匡胤为平定西蜀而高兴的时候,忽然,蜀中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到京城,飞上了御案。内容是,西川发生内乱,局面已经失去控制。

    原来,王全斌进川打了胜仗之后,居功自傲,就有些飘飘然起来,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昼夜狂饮,不理军务。曹彬等人曾多次劝说,说四川的事情解决了,还是赶快班师回朝,王全斌置若罔闻,仍然我行我素。他认为,好不容易到天府之国出趟差,面对满地的财富、如云的美女,不乘机享受一下,岂不是暴殄天物,有枉此行?就是为了这点爱好,他纵兵掳掠民女、抢夺民财,把蜀中搞得鸡犬不宁,百姓怨声载道。

    赵匡胤接到川中告急文书,立即下诏:命蜀兵全部开赴汴梁,每人发饷钱十千,如果有不愿去汴梁者,加发两个月的口粮,让他们回家去种地。

    王全斌接到诏令后,打起了军队饷钱的主意,蜀兵赴汴梁的命令不变,饷钱却由十千减到五千,不想去汴梁的人,到后勤部去领口粮,带上口粮走人,但口粮数由两个月减为一个月。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王全斌克扣军饷的事,很快就在蜀兵中悄悄地传开了。蜀兵群情鼎沸,痛骂王全斌是个黑心狼,大军走到绵州的时候,不知谁率先提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这才是宋史·太祖太宗卷简介 >这才是宋史·太祖太宗卷目录 > 七 治国要用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