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九 筹备南方最后一顿大餐
实,这是赵匡胤不忍心向赵普下手,借驴下坡罢了。

    赵玭并不是弹劾赵普的第一人,司户参军雷德骧也曾告发过赵普,有人将这件事密告赵普。赵普借故罢了雷德骧的官,把他下放到灵武县去了。

    赵匡胤也听说了这件事,但没有去追究。

    雷德骧的儿子雷有邻,知道赵普故意排挤他的父亲,日夜寻找证据,要报复赵普。查来查去,不但查清了赵普的许多重大贪赃受贿的证据,而且连他身边的几个党羽,堂后官胡赞、李可度,秘书丞王洞,摄上蔡主簿刘伟、宗正丞赵孚等人也牵连进来。为了做到一击中的,雷有邻直接将事情捅到了皇上面前。

    赵匡胤得知这件事后,怒火中烧,让大理寺立即讨论,如何惩处这几个贪官污吏。结果,摄上蔡主簿刘伟被送到菜市口砍了头;秘书丞王洞、宗正丞赵孚先各打了八十大板,然后削职为民;堂后官胡赞、李可度被没收了全部家财。雷有邻举报有功,提拔为秘书省正字,还给了丰厚的赏赐。

    但对于如何处理赵普,赵匡胤一直下不了决心,尽管他也知道,只惩处几个中级官吏,放过赵普,不免有只打苍蝇、放过老虎之嫌,但他还是不忍心对这位患难知己、布衣之交的赵普下手。

    赵普屡屡逃过惩罚,朝中大臣虽然有些不服,但也只是在背后嘀咕几句,并没有人公开叫板,一切似乎都显得风平浪静。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终于有一个人从幕后跳出来了,这个人就是翰林学士卢多逊。

    翰林学士卢多逊,是赵普的政敌,两人在朝堂上经常磕磕碰碰。卢多逊为人机警,知道皇上喜欢读书,便常到史馆去查看赵匡胤取哪些书,然后借同样的书回家,通宵阅读。等到第二天召见时,赵匡胤问起大臣们书中的事情,唯有卢多逊一个人应答如流,大家都以为卢多逊学识渊博,打心眼里佩服他,赵匡胤也认为卢多逊有学问,因而对他也很赏识,如此一来,卢多逊在赵匡胤面前就越来越吃香,在朝臣中的分量也就越来越重。

    赵普虽然接二连三地出问题,却还没有被打趴下,卢多逊心有不甘,于是便亲自登场。在赵匡胤面前告赵普的刁状,说赵普把河南、河北等一些地方的一些公田当做私田卖,大发横财;在京城和外地还建有多处豪华住宅;还经营店铺,与民争利等等。

    赵匡胤虽然当时没有发作,但从他的脸色看已经怒到了极限。卢多逊知道这把火挑起来了,识趣地退下。出门后,听到屋内传来摔杯子的声音。

    卢多逊出宫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开封府尹赵光义的府邸。看来这个赵光义与“倒普”活动,似乎有某种联系。

    赵匡胤本来对赵普就心有芥蒂,听到卢多逊的嘀咕,对赵普渐渐地失去了信任。于是下诏,任命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增加两名副宰相,这叫掺沙子,分散赵普手中的权力。

    赵普是个聪明人,他从人事变动中看出了问题,主动向赵匡胤上表请辞,不做宰相,回家养老去了。

    赵匡胤并没有挽留,下诏免去赵普宰相之职,改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宰相一职暂由薛居正代理,并封皇弟赵光义为晋王,仍领汴梁府,朝班位列宰相之前;封皇弟赵光美兼侍中;封儿子无德昭同平章事。

    赵普离京之时,给赵匡胤上了一道书,自诉说:“皇弟光义,忠孝两全,外人说臣轻议皇弟,臣怎敢做这样的事呢?这是外人的离间之词。何况当初太后临终前的遗命,臣是耳闻目见,并作了记录,怎能有二心呢?知臣莫若君,请陛下明察。”

    这里,赵普首次提到了太后遗命,即金匮之盟,他似乎是要表白什么,但什么也没有明说。看来,赵普的罢相,似乎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赵普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为相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这才是宋史·太祖太宗卷简介 >这才是宋史·太祖太宗卷目录 > 九 筹备南方最后一顿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