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一 未了的心愿
为东都,长安称为西京。后周开国后,周太祖郭威定都汴梁,赵匡胤夺取后周天下后,继续以汴梁为都城,称汴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

    赵匡胤创建宋国时,中原还是四分五裂,经过十七年来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先是戡定中部的荆南和湖南;次则平定西蜀;接着是剿灭南汉,再定江南,使中华民族的统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此,他要前往洛阳,祭祀天地。

    赵匡胤在洛阳祭祀天地之后,突然向群臣宣布,说要留都洛阳。

    无论在哪个朝代,迁都可都是一件大事,赵匡胤在没有同任何人商量,更没有经过廷议的情况下,突然作出迁都的重大决定,到底为了什么?他并没对群臣说,似乎也不愿说。

    赵匡胤迁都的决定,遭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说出口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大家都在汴梁已经扎下根,突然迁都,拖儿带女的,实在是太麻烦了。真实的原因是什么?谁也不愿说出口。

    其实,赵匡胤御驾到了洛阳,突然作出迁都的决定,并不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他似乎是在回避一个人,似乎是在为一个重大的决定做准备,但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皇上不说,臣子也当然不敢问。

    大臣们不同意迁都,除了说出口的理由外,是否还会有其他原因?这也不好说,因为这件事情太敏感,谁也不敢乱开口,说错了话是要遭杀头的,头颅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个,砍了就没有了,大家都特别珍惜。因此,各人的小九九都隐藏在心里。

    赵匡胤也不妥协,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大臣们见说服不了皇上,也都做了一个相同的选择:保持沉默。沉默是金,它可以延伸出很多含义:反对、不服、不同意,等等。

    双方僵持在洛阳。

    晋王赵光义身在汴梁,他知道了赵匡胤要迁都这件事,立即从汴梁赶到洛阳,劝说赵匡胤改变迁都的动议。赵匡胤不仅不为所动,而且还负气地说:“朕不但要迁都洛阳,还要迁都长安。”

    赵光义问是什么原因。赵匡胤说:“汴梁地势开阔,无险可守。如果迁都长安,左有淆谷及函谷关,右有陇中,沃野千里,南有富饶的巴中、蜀中,北有以畜牧为贸易的胡境,三面都有阻挡,易守难攻。裁去冗兵,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岂不是长治久安、一劳永逸之策?”

    赵光义却说:“要使国家长治久安,靠的是恩德,而不是山河的险要,何必要迁都呢?”

    赵匡胤叹息道:“你也太固执了,今天依了你,不出百年,天下百姓恐怕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定都汴梁,不如定都长安,在汉、唐时期就有过争论,以关中长安地势之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极具战略地位。

    赵匡胤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然而,他的决策遭到包括赵光义在内的众人的反对,只得怅然返回汴梁。此时的赵匡胤,似乎有一种无奈的感觉。看来,皇帝也有无奈的时候。

    3、空空和尚

    留都不成,赵匡胤返回汴梁,在返程途中,开道的侍卫们见驿道旁的一棵大树底下,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和尚,侍卫们照例要清道,他们走上前去,请老和尚走开,老和尚慢腾腾地说:“你们去问问贵人,就说襄阳的空空和尚在此纳凉,他叫老衲走开,老纳马上就走。”

    侍卫们不解地问:“贵人是谁?”

    老和尚道:“你们替谁开道?”

    “当然是皇上啰!”侍卫们傲慢地说。

    “那不就得了!”老和尚似乎不愿多说。

    侍卫们见老和尚飘然若仙,不敢造次,立即向皇上的御辇走去。赵匡胤正倚在御辇内打瞌睡,朦胧中听到辇外有人说襄阳空空和尚什么的,睁开眼,拨开帘子向外看去,见道旁大树底下坐着一个鹤发童颜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这才是宋史·太祖太宗卷简介 >这才是宋史·太祖太宗卷目录 > 十一 未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