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略计划和将来行动的意见
关于战略计划和将来行动的意见
(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朱彭,林聂,贺萧关,刘徐邓,胡杨,陈周博叶[1]诸同志:
甲、敌情判断
(一)敌为夺取陇海、平汉两路直取西安、武汉,决胜点必在潼关、武胜关。
(二)敌取潼关,依地形,由洛阳西攻较难,由临汾南攻较易,因此;平汉、同蒲两路之敌,似力求由东北两方,分数路向晋南,其总目的在驱逐晋境我军,占领临汾、风陵渡,最后夺取潼关,保障进攻武胜关之右翼。其沿道清路[2]西进之敌,似有由孟津渡河先占洛阳迫令晋境我军南退之企图。
(三)敌攻武胜关之兵力,主要当从津浦路转来。平汉、同蒲两路之敌,主要当用于夺取潼关。
乙、战略计划第一部
(一)为保卫潼关及西安而战,不是将全部兵力处于平汉以西黄河以南之内线所能胜任的,如此必至不能保卫潼关与西安,正和过去将全部兵力处于雁门关、娘子关内线不能保卫太原相同。
(二)为保卫潼关,我们认为必须将兵力分为两部:第一部,刘峙、宋哲元、商震、胡宗南、樊崧甫[3]诸军,固守郑、洛、潼线,策应该线以北诸军之作战,反对敌人渡河。第二部,黄河以北诸军,包括阎、卫[4]及八路全部,坚持晋南晋西战局。在好的情况下,力图在临汾以北以东两地区歼灭敌人,顿挫敌之进攻,并出有力一部于道清路北,钳制企图渡河之敌。在坏的情况下,即设想万一临汾不守,洛阳被占,我晋境诸军亦万不可过河,而应转入外线,反过来攻敌之背,截断敌之来路,并图歼敌,根本破坏敌攻潼关计划。在敌进占晋城、霍县、隰县三点时,我军即应以不少于半数之兵力,转入三点之外翼(转入敌后),方能制敌。
(三)我们认为必须力求蒋、白[5]、阎、卫同意上述计划并鼓励各军执行,方能保卫潼关,亦即保卫了武胜关,保卫了武汉。否则潼关一失,武胜关即处危险中。
(四)假如阎、卫不愿或不能执行上述计划而溃退过河时,则这些军队不但不能参加保卫潼关,反有影响洛、潼诸军之虞。
丙、战略计划第二部
(一)为保卫武胜关及武汉而战,首先须潼关确保在我手中,其次则用正面之阵地战,配合两翼之运动战。
(二)两翼运动战,必须确定至少有二十万左右兵力,长期位于平汉以东,这与在山西配置重兵同等重要,非万不得已,不退豫鄂西,方能配合正面及西面诸军,有力地保卫武胜关及武汉,即使武汉不守,亦使敌处于我之包围中。
丁、八路军将来之行动
(一)假设在山西配合阎、卫作战有利,达到了歼灭及钳制敌军确保潼关、西安之目的,同时武胜关尚无危险,则全部继续在山西作战,并准备加派一部出河北建立华北坚强抗战堡垒,用以捍卫中原、西北及武汉。
(二)假设阎、卫能够执行前述计划,潼关、西安巩固,但武胜关、武汉危险,则应抽出一个师转入武胜关以东,配合友军作战。
(三)假设阎、卫不能执行前述计划,潼关、西安危险,但武胜关、武汉尚无危险,亦应抽出一个师转入潼、西线,配合友军作战。
(四)假设潼关、武胜关均危险,则应抽出两个师南下,一个位于平汉以东,一个位于平汉以西,配合友军作战。仍留一个师,活动于山西、河北,非至某种必要时期,不撤回来。
(五)边区留守部队,担负陕甘任务。
戊、我们认为必须告诉国民党,如果近百万军队均退至黄河以南平汉以西之内线,而陇海、平汉尽为敌占,则将形成极大困难。故总的方针,在敌深入进攻条件下,必须部署足够力量于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