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陕北公学毕业同学的临别赠言[1]
对陕北公学毕业同学的临别赠言[1]
(一九三八年三月三日)
同学们:
陕公是全中国的一个缩影。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阶层,但有着同一个倾向,即建立新中国的倾向。你们是进步分子,是创造新中国的分子。因此,陕公代表着全中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进步的一幅缩图。
从前有个黄埔[2],那里表现着一种朝气,这种朝气也就代表着一种倾向。黄埔和陕公一样,同学是从各地方来的,又分布到各地方去。那时的黄埔是要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它是那时中国进步的缩影。我们陕公的方向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这个方向我们要坚持下去。谁违反这个方向,谁就是违反陕公的宗旨,我们同学们应当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今天,敌人要进攻武汉、西安、长沙、南昌等地,中国将会受到免不了的困难,在这个困难面前,会有若干人动摇,这是很有可能的。同学们毕业出去,好像撒入河水里去一样,可能有若干人会被潮水卷去,不过大多数人能够战胜潮水,朝着总的方向,达到预定的目的。走这个方向便须有坚定的意志和在艰难困苦的奋斗中不怕牺牲一切的精神。
现在的情况与过去不同,世界上有三个统一战线——国际的、中国的以及日本国内的——可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三个统一战线互相配合起来,共同对着一个目标,我们相信一定会把情况变换,中国一定会往新的方向走。
武汉来的一个同志说:“现在外面对于我们抗战有一个公式,就是‘卢变[3]以来,中国一定会得到最后胜利的’。”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中间还差一段文章,这文章就是怎么样取得胜利的问题。这问题是非常要紧的,我们应该答复,应该写好这中间一段的文章。
事情是不断变化的,今天要把将来的事情统统描写出来,是不可能的,这样要求与空想社会主义差不多。凭空捏造的乌托邦,我们是不赞成的,科学地来看事情就不是如此。由旧中国到新中国,如何到法?具体的内容今天不能完全描写出来,但其大的方向是可以指出的。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这是历史变化过程所决定了的。根据半年来的经验,可以讲下面两句话:“先败后胜,转弱为强。”这是我们长期抗战的前途。半年来我们中国有着许多进步,抗日,国共合作,联合苏联,开始有言论自由,军队里也开始有政治工作,这是过去所没有的,是敌人侵略我们所决定的要走的路程的内容。这个路程是在什么轨道上走呢?我们回答说:“是在艰难困苦的轨道上。”武汉、西安这些地方如果失守了,则大块地方在日本手里,小块地方在我们手里,那末这样就完结了吗?不,决不会完结的。中国的地理条件与西班牙不同,西班牙国土太小,没有多少地方可走,三十五计用完,三十六计就无可用,所以他们采用坚守马德里的战略;中国则不同,我们可以走,地方很多,日本帝国主义要占领全中国是非常困难的。中国的国土有十七八个法国那样大,人口也有几个法国那样多,如果大部分中国土地被日本占领了(可能有此情况),我们还是有办法,因为我们有两个致敌人于死命的区域——内线与外线,这是两个作战的区域。内线便是云、贵、川、湘,大体上就是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外线便是日本所占领的大块土地的前方。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途,改良政治军事条件,创造新中国的军队,配合着飞机大炮,内外夹攻,这样才能把鬼子赶出全中国。要达到此目的,会有许多困难发生,如武汉失守,就会出现动摇妥协与怀疑应否继续抗战的问题,前方后方都可能发生这样的问题。那时,便须要有远大眼光的政党来判定时局的动向。
我们现在来考察一下国民党的历史。国民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