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1]
得不好,只有写文章的人才看。可不可以开个墙报会议?假如现在有两百个机关有墙报,每一个墙报来一个编辑,来一个首长,开一个四百多人的会议。这个会一定要首长参加。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墙报才能办得好。要把墙报办得又有革命的内容,又生动活泼,成为组织各机关工作的一种工作方式。

    这样来办报,全边区可以有千把种报纸,这叫做全党办报。一个机关也可以办报,党员非党员都可以参加,这叫做党与非党联盟。这样一来,我们的报纸可以起很大的作用。过去在这一点上注意不够,现在要各机关首长负责,把报纸当做自己很好的工作方式。我们有很多的政治、经济工作,如果办好报纸,就可以使这些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关于学校。

    昨天报上登了一个消息,是关于延安市完小的消息[12]。这是一条很好的新闻,有这样一条新闻,比我们讲好多话还起作用。因为这个完小已经做出了实际成绩,应该把它传播到全国去。这个小学办得很好,过去我们有许多小学办得不好,群众不欢迎,我们硬要办,这是命令主义。从前我们杨家岭有一个教员,教了年把,我问他你讲的课人家懂不懂,他说听是听不大懂,但是还要讲。我说,我们共产党要学会一个办法,就是人家不听就不讲了。教育厅开了会,说学校要归民办,我想这样很好。乔木[13]同志对我讲,学校要村办才好。听说陈德发那个乡有二十五个自然村,一个乡只办一个小学,学生读书要走几十里路,很不方便。昨天报上还有一条消息,说锁家崖村要办一所小学,采取一年三学期制,农忙时放假,学生帮助家里耕作。这样,一面读书,一面帮助家里做事,同时也就没有变成公家人的危险。在乡村里,一个村办一个小学是比较方便的。如果一个乡办一个小学,娃娃读书要寄宿,寄宿要交粮食,在家里吃饭六七斗便够了,交学校要一石三斗,学的尽是些九州万国,不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又有变成公家人的危险,这是不妥当的。变成参加革命的公家人,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好比民兵变成游击队、游击队变成正规军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样。现在有些不自然,参加工作,脱离生产,好像从他身上割下一块肉,很突然。关于教员问题,我们也可以想法子解决。可以组织识字组。边区过去也搞过识字组,但是失败了,我想实际上是没有做。好像从前提出要增加四十万石细粮一样,高干会议以前提出的,但究竟如何增加,没有哪个管。而前年高干会议[14]提出增加八万石细粮,结果增加了十六万石,因为去年一月初报纸上出现吴满有[15]的按家计划,建设厅把他找到,开了三天会,搞清楚了一个吴满有,才晓得边区能增加多少万石,用什么办法增加。组织识字组,从前所以失败我看是因为没有具体领导,也因为群众的生产运动还没有发展。现在情况不同了,群众有了这个要求,我们的工作方法也有了进步,我们来一个号召,就可以逐步推广。我们大体上有这样一个计划,就是说边区三十五万户,一百四十万人,十年之内消灭全部文盲。一天识一个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识三百六十五个字,十年识三千六百五十个字。十年又可以分作两个五年计划,一个五年计划识两千字左右,如果能够识两千字,就接近消灭文盲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一百四十万人在五年之内都可以看《边区群众报》。即使再推延五年,十年之内人人都可以看《边区群众报》,也可以。我们共产党是以有雄心著名的,在十年之内,我们要使老百姓人人都可以看《边区群众报》,有三分之一的人能看《解放日报》。一百四十万人的三分之一能够看《解放日报》,《解放日报》就要印得很多,到那时候恐怕要办很多造纸厂。过去吃的是窝窝头,穿的是破烂,冷得要死,哪里还能搞什么识字组?现在不同了,我们生产有了进步,今年再搞上一年,文化工作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毛泽东文集 第三卷简介 >毛泽东文集 第三卷目录 >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