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七章 蔚山血战(下)
部下达撤退命令。

    有人说杨镐是故意欺负浙兵,可祖承训是不折不扣的辽东军,而卢继忠虽然籍贯是浙江,麾下却是北方兵,所以这个理由说不通。

    我认为真实情况是,杨镐是真给忘了。这听起来有些离奇,可仔细分析的话,就知道这个结论并不算离谱。

    按照正常的撤退顺序,应该是吴、茅、卢、祖等部组成第一道殿后防线,迟滞敌人的进攻,然后摆赛、杨登山在他们身后组成第二道防线,掩护四将后退,轮番交替,一营一营地次第徐徐后退。从杨镐一开始发布的撤退命令中,能看得出,他一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

    想想看,吴惟忠、茅国器、卢继忠等人是明军殿后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安危就是整个明军的安危。杨镐就算不心疼南兵,也要计算一下放弃他们会带来多么大的后果。

    可杨镐跑的太突然了,明军指挥系统迅速崩溃,原来设计的撤退序列根本无法传达给吴、茅、卢、祖四将。

    吴惟忠和茅国器是令人值得尊敬的军人,他们在没有接到将令的情况下,没有放下武器转身逃跑,而是忠实地执行着之前的命令,在箭滩附近拼死抵挡日军的进攻。

    面对着一万多日军,这数千明军迸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硬生生把敌人钉在了箭滩附近,为友军的惶恐大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如果他们没有进行阻截,恐怕敌人会一口气冲到庆州城下,到时候联军损失就更大了。而南兵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人在箭滩被日军逼迫到水中,活活淹死。

    无论是在江浙、边关还是朝鲜,南兵一次又一次用鲜血证明,他们从来都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把吴、茅两人解救出来的,是辽东军大将李芳春。他在大溃逃中约束自己的部下,保持着建制。当他发现吴、茅两军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策马杀出,直攻敌人侧翼。日军在黑暗中忽然看到一彪辽东骑兵杀出来,无不吓得调头就跑。李春芳追杀了一阵,杀敌百余,这才回过头来,接应上吴、茅残部,徐徐撤退。

    与此同时撤退的还有朝鲜军的郑起龙。在乱军之中,郑起龙奋勇杀敌,被敌人团团围住,他拿剑狂砍,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日本人见他浑身鲜血有如鬼魅,都不敢追击,目送他离开阵线。

    可惜的是,另外一位浙籍将领卢继忠就没这么幸运。从开战以来,他带着麾下两千七百七十名骑兵一直驻守西江口,因为没接到杨镐撤退的命令,耽误了时机。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日军已经杀到了跟前。卢继忠几乎全军覆没,差不多仅以身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承训。这位平壤之战的败军之将,如今已算得上是朝鲜战场上的老资格了。纵观明军将领,还没有一个人比他在这里战斗的时间长。

    在与主力失去联系,又没有新命令下达的情况下,祖承训干了什么呢?

    他没有连夜遁逃,也没有拼死拒守。他趁着大半夜黑灯瞎火的,带了二十个胆大妄为的,逆着日军攻势而走,居然一路杀到了西生浦!颇有当年查大受闯汉城的劲头。

    可惜他带的人太少了,攻不下西生浦,只是把城边护城河上的牌子摘下来,大摇大摆地返回庆州,算得上是明军在溃退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轰轰烈烈的蔚山之战就这么结束了。

    蔚山之战,是明、日双方少有的大规模对抗战,但这一战役从战略上来说,可以说几乎是毫无意义。双方的战略态势在大战前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明军固然欲振乏力,就连日军也不思进取,只以解围为大功。

    而在战术上,两军的指挥官表现也是乏善可陈。

    日军在是役只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加藤安政的守城。他以寡兵残城,在明军的围攻下独立支持了十三天,殊为不易。其他将领,包括加藤清正在内,都表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帝国最后的荣耀简介 >帝国最后的荣耀目录 > 第十七章 蔚山血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