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海战
制死了。左右问他怎么知道,陈璘说如果李统制还活着,断然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这个故事很传奇,但真实度却很可疑。这时候战斗刚刚结束,还未正式发丧。试问不;就算这时候朝鲜军上下已经获悉李舜臣的死讯,第一个反应,也该是大哀,而不是追逐财物。一支以军纪严明而著称的铁军,在主帅死亡的一瞬间就没了纪律,这实在不可思议。

    另外一本《李忠武公行录》里的故事不同:陈璘驾船来找李舜臣,喊他的名字。李莞站在船头,放声大哭说叔父已经死了。陈璘当时就哭倒在甲板上,扶胸流着眼泪说:“李统制战死以后,还能来救我。”

    最后是《宣庙宝鉴卷》的记载,只是简单地说“璘使人于舜臣谢救己,始闻其死,从椅上自投于地,抚膺大悲。”

    综合来看,第二、三个故事比较符合实,第一个故事纯粹是出自后人想象和演绎,希望能给李舜臣之死多加一道传奇的色彩。

    李舜臣阵亡的噩耗很快传遍了明、朝联军,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有如战神一般的李将军,居然就这么去世了,无不嚎啕大哭,极其悲痛。就连明军都纷纷把手里的肉食投入海中,以示尊敬。他们入朝以后,军纪都归李舜臣管理,他赏罚分明的作风赢得了所有明军的尊重,而这一夜半日的联手奋战,更让他们对将军敬佩不已。

    朝鲜军失去了他们最伟大的主帅,明军失去了他们最可信赖的朋友。在这一刻,没有什么朝鲜军和明军的区别,只有二万多名向李舜臣致敬的哀伤者。

    这样一位伟大的将军,居然倒在了距离胜利最近的地方,令人不禁想起了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在1805年10月19日,纳尔逊带领英国舰队在特拉法尔加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大战。在激战中,纳尔逊指挥英国舰队,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就在这时,他被一名法军狙击手击中左胸,倒在血泊之中。在得知道英国舰队获得最后的胜利以后,纳尔逊才与世长辞。在世界海战史上,李舜臣和纳尔逊是经常会被相提并论的两位杰出人物,而他们的境遇,也是惊人的相似。

    李舜臣是当之无愧的十六世纪东亚海战的王者,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改变了整个壬辰战争的走向。在战争的前半阶段,他一手缔造出强大的水军,多次以弱胜强,硬生生拖垮了日军的后勤,致使侵略者放缓了脚步,为明军的大举赴援赢得了宝贵时间;虽然在丁酉再乱期间,李舜臣因为朝鲜军的极度衰弱而在战略上无所发挥,但他仍旧殚精竭虑,重新赋予朝鲜水师生命,并在最后时刻发挥出了关键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李舜臣,朝鲜战争的结果不会改变,但胜利一定会推迟数年。

    巴顿将军曾经说过,一名战士最幸运的事莫过于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对李舜臣来说,能够在最后的露梁海战时战死,未必不是一种幸运。以他的个性和朝鲜李朝的党争劣根性,假如活到了战争结束后,很难讲会不会再会发生一次丁酉之乱的遭遇。

    所以说,一个天才,既要生而逢时,也要死而逢时。

    死者长已矣,生者还是要继续把事业进行下去。李舜臣死了,可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在一片狼藉的观音浦海面上,陈璘没有彻底让自己沉溺在失去挚友的悲痛中,他一边收拢着联军,一边派出斥候四处打探,很快他就得知了一个坏消息。

    在联军主力与岛津舰队缠斗的时候,小西行长悄悄放弃倭城,离开了顺天沿海。“以诚实守信为荣“的刘綎刘大刀按兵不动,坐视敌人离开,这才徐徐前进,来捡便宜。这个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

    小西行长很狡猾,知道联军一定在猫岛和露梁之间安排了部队监视自己,所以根本没有选择东去露梁海峡,而是沿着猫岛西梁南遁,从平山洋附近绕着南海岛走了一大圈。这条路虽然比较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帝国最后的荣耀简介 >帝国最后的荣耀目录 >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