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官员开博,看上去很美
    官员开博应放下架子,把博客当做私人化、性情化的交流沟通载体,而不是代表官方发言的渠道。

    近年,我国官员开设博客人数逐渐增多。从最初官员公布电子邮箱、上网解答民众疑难,再到开设博客,民众能清晰地感受到,网络行政的脚步在悄然前进。

    但一些官员的博客,不但文章寥寥数篇,长时间不更新,而且文风官腔十足,缺乏真情流露。更有不少官员“看帖不回帖”,与民众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交流。

    这就难免重蹈以往一些官博的覆辙——刚开博时受追捧,被寄予很大期望,但因上述种种原因,最终遭到民众冷落,以至基本被人遗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官员在属于私人空间的博客里讨论公共决策问题,难免会导致公私难分,引发官博‘身份’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失去博客应有的本义。”

    官博“看上去很美”

    那么,到底全国有多少官员开博呢?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特质,官员开博很少公开身份,所以至今没人能统计出一个确切数字。但有人估计,我国博客作者队伍十分庞大,官博数量也不会太小。

    据资料显示,2002年博客开始引入我国,用户数量不足1万。短短几年,博客人数一直以惊人的速度猛增。2009年1月6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卢麟透露:“截至2008年11月底,我国博客空间超过1亿,博客作者规模超过5000万。”

    官员开设博客涉及各个领域,但在与民众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卫生、物价等领域,人数相对较集中。在博客内容方面,既有杂谈、随感,也有解释和介绍政府政策,或是对所涉行业热点问题发表议论和观点。

    据记者了解,其中官员就行业热点问题发表议论和观点,是官博中最受民众关注的部分。有一位官员曾感慨:“每天不少记者守在我的博客上,只要我就热点事件发表观点和看法,他们就立刻写成新闻发表。”

    “官博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行政模式,是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与时俱进的体现。”李成言表示,“在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方面,网络具有便捷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优势。官博做得好,平等对话、在线交流、沟通信息,可以拉近官与民的距离。反之,那等于官员自毁形象。”

    据报道,2008年7月,重庆北碚区交通局开通官方博客,曾创下2天跟帖6页的纪录。但在引起轰动后,该局却对网友的意见和建议置之不理,博客长达4个多月没有更新和回复,被民众质疑为“作秀”。

    记者熟识的一位互联网资深人士,在浏览一些官博后也苦笑着摇了摇头说:“这些官博缺乏个性,充斥着类似学习总结和工作报告的日志,显得高高在上,根本放不下架子和民众交流。”

    “我们这里不少领导都把开博当成一种时髦。”有一位在云南某市给领导做秘书的朋友向记者透露,“可这些领导很少自己写博客,都是让秘书或雇请‘枪手’写好,经过领导审核,最后以领导名义发到博客上。”

    折射出“信息饥渴”

    在传统的政治气氛中,官员往往有一种神秘感,而政府行为,也往往被视为政府内部的事情,秘而不宣。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权利和民主意识的提高,政务公开逐渐成为广大民众的内心期盼。民众迫切希望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将自己的合理诉求及时传递给官员。

    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在此背景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简介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目录 > 第五十五章 官员开博,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