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货币与财政:让人民币为人民服务
顾家庭。因为减税的时候把抚养人口的部分剔除了,然后家庭赋税的压力大大减小。另外需要理顺资源价格,包括征收燃油税。像燃油税问题已经争论了14年,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推出,就是因为油价在不断地上涨,担心消费者承受不起;现在油价降下来,推出正是时机。

    燃油税也可以说是费改税,可能把养路费、过桥费并到里面,这样的好处是鼓励买车,但不鼓励用车。以前只要买,车开不开都要缴费,现在是不开就不用缴费,趋于合理。要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来推动地方财政制度改革。我有四项理由主张地方发债。理由一,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是地方政府在落实,而用于建设的资金往往来源于上代人或上几代人,基建项目的周期都比较长,数年建成之后,往往是下代人甚至下几代人去享受,这样就存在一种代际之间的不公平。所以,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就可以解决代际之间的不公平问题,后人享用应该由后人去还债。理由二,即使中央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实际上许多地方政府依然拥有各种形式的隐形债务。这个隐形债务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计算,风险无法控制,无法管理。它和地下金融是同样道理,所以我主张“暗翻明”……第三个理由,就是它比银行贷款要有很多好处。现在基建项目都是靠银行贷款,最近实施的“4万亿”投资,地方政府肯定会找上银行,理由就是银行必须贷款支持地方建设。中央有精神指明就是拉动内需,而银行只能放贷,没有挡箭牌。

    所以,地方用钱就不用担心效益好坏,而银行的风险就加大了。如果发债,可以有四个约束环节:首先,地方发债必须要经过当地人大审批,各国都是如此。其次,中央政府把关,可以把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先行挡下。第三,就是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第四,约束机制是投资者,包括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策,有利可图就买,认为风险过大就可以不买。这种约束是市场化的,投资者拥有完全的主动权。这种债券是全国互通性的,没有限制。但一般当地老百姓更了解当地的状况。比如,北京修地铁,北京的老百姓容易知道效益如何,当地的媒体对项目更清楚。如果搞成形象工程之类的项目,当地的百姓肯定不会买单。所以,地方发债对项目的约束更强,比银行贷款的风险更小一些。第四个理由,就是地方发债比国债项目更注意效益。国债项目都是国家发改委批准,地方报项目的时候,没有效益的项目也要上,毕竟可以拉动当时的GDP。一般都是先把钱要到手再说,项目建成以后实际的效益如何,地方政府不关心,中央部门也不关心。我们在地方调研时发现过这种问题,国债项目建完之后就荒废起来。因此1998年以来的国债项目很值得去考察。

    扩大居民消费要靠财政出钱——张卓元

    我认为现在一个劲儿地投资也有问题。您怎样看待中央这次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什么把保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张卓元:在经济寒流严重袭击下,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看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实施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保8%左右的经济增长,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所以必要,主要是近几个月经济下滑过猛,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大量工厂关闭或停产,失业人员增加很多。比如,有报道称,中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这不但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出手促进经济增长,核心是促进就业。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扩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经济缺什么·高层智囊大解局简介 >中国经济缺什么·高层智囊大解局目录 > 第六章 货币与财政:让人民币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