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棉兰荒凉的墓地
绿草覆盖着。墓园里的墓碑按各民族、各阶层人们的喜好建成,有成百上千。既有带屋顶式样的华侨墓,也有棺形带十字架的荷兰人的墓碑。最感动我的是一些这样的墓碑,一个与真人等身大小的大理石少妇像拗哭着扶身于棺木上的墓碑造型,表示失去丈夫的年轻的妻子永存的悲痛;还有一个石刻幼女像,她双手合掌向天祈祷,这是失去爱女的父母为她建的墓,希望她的灵魂在天国得到平安。

    我们信步走在广阔的墓地里,日本人的墓不出我们所料是不多的。从历史上看爪哇岛并不像菲律宾、马来半岛,日本人很少到这里来。其中,单身女人的看上去像是“南洋姐”的墓就更少了,我们只发现了两处。

    一处背靠北面的石墙,墓碑像是西洋风格和日本风格的混合物,面积只有半坪大,用水泥的低墙围住,靠里边的低墙上嵌有一块白色大理石,上边写着“故近本佐与子之墓”,在应放遗骨的被围住的部分,疯长着文珠兰,这肯定是悼念她的人栽的,后来因没人管理才变成这样的。

    另一个墓是我偶然发现的,我在没膝的萱草和羊齿类植物间行走之际,眼泪落在一块向前倾斜半倒下去被草盖住的小小的碑上。我从它面前走过,无心地想这块碑有一种日本风格的阴郁之感,当我扶正这块碑仔细看时发现它正是当过“南洋姐”的日本女性的墓。

    把附着在上边的腐殖土拭掉,墓碑中央刻着“谷川铃之墓”,右端刻着的文字只能依稀辨认出“大正十年,行年二十七岁”的字样。左下角刻有建碑的人,名为松井千寿,很明显是女性,而且是日本人。

    据我曾读过的文献,日本人很少到爪哇岛来,这里不像新加坡,但“南洋姐”却例外。在巴达维亚即今天的雅加达,“南洋姐”的人数并不比别处少。可是,在塔那般墓地为什么几乎见不到南洋姐的墓呢?难道说以殖民国荷兰人和豪富的华侨为主要顾客的公墓就不允许卖身的日本女性进人,连安息的尺把土地都不给吗?

    出了塔那般墓地,向导又引我去了普坦普兰公墓,这是我参观的目的地,听说就是这个葬着“南洋姐”的公墓被拆除了。全体的景观与塔那般墓地大致相同。在这个公墓排列着的墓碑上找不到一个日本人的名字。过去这个公墓随处可见的日本人的墓一个不剩地被撤除了,灵位全部放到公墓一角建起的骨灰堂去了。

    据田口和安田君相继给我解释,日本战败后来到印尼的领事把明治、大正时期以来的日本人的墓全都拆除,集中到一个骨灰堂里。为什么这位领事要这样做,原因不明,也许是隔了二次大战,有不少墓无人祭祀了,领事馆为了管理方便才这样做的吧!其后死者家属来此地抗议,后任的领事为此道了歉,做了些补救,才使骨灰堂初具规模。

    公墓管理人特地替我们打开骨灰堂大门,我站在中央佛坛之前,面对着放在白色架子上的骨灰盒双手合十,我的心好容易才平静下来。虽然我听到的是无根据的流言,但是我当时听说在雅加达“南洋姐”的墓被拆除是因为她们身体不干净后不由得怒火中烧。难道“南洋姐”死了还得受歧视吗?现在我知道,拆除日本人的墓不是歧视“南洋姐”,才放下心。

    在雅加达我见到了两个公墓,一个是国际性的公墓,另一个有日本人专用的骨灰堂。我的心情也逐渐变好了起来。第二天我乘飞机去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当我见到当地日本人专用墓地时,其惨状却使我悲从心起。

    只要看地图便可知道,棉兰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北部。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与南中国海的海峡。自西欧各国开始对亚洲进行殖民统治以来,棉兰便成了仅次于新加坡的重要港口。从欧洲到东南亚的船,从东南亚到欧洲的船都毫无例外地停泊在此地。因此,以船员为客人的娼家也应有一些的。我之所以到棉兰来也是为了看看这些如梦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望乡简介 >望乡目录 > 棉兰荒凉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