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苏州狐狸精
问道:“谁编的戏?”
“号称苏州‘一人永占’的李玉”。
董小宛叹了口气,心想,好痴情的汉子。“老爷,可能是天缘巧合吧,戏中人可能是偶尔和奴婢同名。”
“常言道:‘戏中人就是世中人’。那戏中的秦淮河可不是假地方。”
这时,厅中歌舞已罢,众人鼓了一阵掌。
众人又都提议请董小姐出场。董小宛也不谦让。两个丫头奉上一面古琴。
一位辅臣站起来说道:“《小阳春》中那段‘婉君泪雨’中提及一首叫《灵台蜀妃》的曲子,咱们都想亲耳聆听”。
另一人道:“对!对!对!那戏中说董小宛刚要弹此曲,就被一股大风吹走了古琴。所以我们只知其名,不知其实也,董大小姐应该弹奏此曲,让我等一饱耳福。”
董小宛心里暗暗一惊:“哪有此曲?分明是那李玉杜撰的名字,苏州人信以为真,我今如何是好。欲待不弹,恐众人以为轻视他们,我在此地便无立足之处了。”
此刻,厅中众人皆屏息静气。董小宛急中生智,当场杜撰一曲,就依着《湘妃泪》的调子。只见她十指飞扬琴声骤起,如秋风扫竹林一般,扬起一阵悲凉。在这初春时节,听得秋声入耳,字字撼心动魄。座中诸人尽皆唏嘘感慨,暗暗流下泪来。一曲终了,但闻抽泣之声未闻掌声。董小宛自己也觉得悲伤,俯身琴上良久。
知府老爷率先高举酒樽说道:“来,来,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举杯。董小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幸哉。”
大家都喝了一杯,一位辅官说道:“我这辈子也只此一回听琴落泪,琴声之中发出的悲情是千古绝唱,若论座中谁人泣最多,还是苏州知府青衫湿了。大家满饮此杯。”
又一杯喝罢,有人就问:“董小姐,老夫虽自认饱读诗书,刚才这一曲却未见典中记载。请教是何人所作?”
董小宛早料有人要问这个问题,心里早就备好了答词,便答道:“不瞒老先生,此曲并非古曲,而是今人所作。”
“哦,今世还有这等绝世奇才,愿闻其名。”
“此曲是如皋才子冒辟疆所作。”
座中有知道冒辟疆的便赞道:“如皋冒府的公子爷果然才高,真不愧江左名士。”
董小宛凭空给冒辟疆添了一段佳话,心里喜滋滋的,却无法言表。
如此这般的又是几轮歌舞过罢,夜已深了,酒宴也就散了。众人纷纷告辞,苏州知府亲自送董小宛出了衙门,并轻声说道:“改日当亲自拜访。”董小宛知他用心,不过想避开夫人罢了。知府老爷叫几名家将护送董小宛回府去,他关心地对小宛道:“怕天黑不安全。”
其实是想让家将们去弄确实她的住址。
那天夜里,沙九畹也没回家,她跟着董小宛到了半塘。她太高兴了,小宛姐姐给她撑足了面子。
董小宛住在半塘消息也因此不径而走。妖风吹去之后,半塘附近的游人又多了起来。董小宛的大院前也热闹起来,那些方士道人巫婆都扫了兴,只听家家门前骂道:“死巫婆,你瞎了狗眼,白吃了我们的斋饭,还不快走。”或是:“牛鼻子,臭道士,快滚,难道想把老爷们也当妖精来降吗?”邻居街坊们都感到自豪。他们都看过《小阳春》。有过路人问:
“那大院门前怎么这么热闹?”便有人热心地告诉他:“那里住着美丽的董小宛。”
冒辟疆的母亲其实也没什么大病,只是受了些风寒。请医师开一剂用蜈蚣做药引的中药,加上冒辟疆和苏元芳二人的细心呵护没几天就痊愈了。冒府上下总算松了一口气。
人一轻松闲下来,便又胡思乱想起来,董小宛,这个女人对冒辟疆来说是一个谜,一个雾一般的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