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得要玉玺
罢了。”
——皖、奉、粤南北三家联合,共同反直,已非一日之议了。早在1920年7月直皖之战段祺瑞大败而退出政坛时,便从隐居的天津频频与广东的孙中山谋求联合,以便东山再起。那时候,直奉两家还是亲密的,奉张在段祺瑞将败时是向段宣战的。但是,张作霖并非一心向直,而是想在战胜之后能够分得一些胜利品。后来的事实证明,直系曹吴是不愿意“肥水外流”的,何况他们两家背后又各有帝国主义国家做后台,自然因分配不公而有了裂痕。段祺瑞败了,他要寻机报复,当然关注直奉关系,发现他们有了裂痕,段氏十分欣喜,便派要员去东北。l922年初,皖系骨干段芝贵便频频去见张作霖,张作霖也派大员去天津拜会段祺瑞。到了这年4月,直奉因矛盾激化,发生了第一次直奉大战。战争结果,奉张大败,退出关外,直曹独揽了北京大权。
经过这场战争,奉张和皖段联合的步伐加快了。张作霖坚定地认为要报复曹吴,非联合段祺瑞不可;段祺瑞再起在急,也认为非借奉张不可,因此,信使更密计议加紧。
皖系残余实力,浙江总督卢永祥,还是霸据沪浙一方。张作霖便派姜登选为驻沪代表,以便及时联系。卢永祥委派得力助手邓汉祥为自己的代表,亲自和姜接谈。不久,邓、姜二人即达成共识:奉浙两方在政治上互相呼应,在军事上做到攻守同盟,誓与曹吴不两立,打倒曹吴后拥段上台。段祺瑞也想尽办法拉拢张作霖,张作霖觉得段祺瑞是北洋元老,资望很高,认定国家元首“非段莫属”,并一次即拨付段活动经费三百万大洋。段祺瑞对张作霖也一改昔日的看法,甚为赞扬。
段祺瑞与孙中山的联络,是在孙中山在广州进行的第二次护法运动的紧张的时候,即1921年12月,段祺瑞派心腹大将徐树铮去了广州。孙中山派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与他接洽,并且十分认真地告诉廖、汪:
兹请两兄及介石为我代表,与又铮(徐树铮号又铮)切商军事之进行,现决于旧历年后用兵,希望皖系策应,使直系更无归路。自来战争因于政略j吾人政略既同,斯为南北一致,以定中国,其庶几乎。
du8.com版权所有
1922年1月3日,徐树铮在蒋介石陪同下,由广州乘车去桂林,与孙中山直接晤谈,十分融洽。事后,孙中山给蒋介石的信上还说:
徐君此来,慰我数年渴望。
1922年2月20日,段祺瑞又派周善培到广州见孙中山,进一步商谈反直大计;在二次护法运动因为陈炯明叛变失败后,段祺瑞再派徐树铮南下广州、福建,与孙中山的部下许崇智等联络。事后,在徐树铮的一个通电中就明确表示要奉段孙二人为最崇拜的人物:“无论何人命令,树铮概所勿受,惟以至诚敬尊合肥段上将军祺瑞,中山孙先生文,为领导国家根本人。在今之日,我中华民国非此二老出任艰巨,国基万难平安。”
1922年10月,张作霖宴请孙中山的代表汪精卫、程潜及段祺瑞的代表吴光新时,三方更具体地讨论了三角联盟大计。张态度坚决地说:“中山、芝泉与余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余等当协力同心,第一步以逐吴佩孚、曹锟为目的,第二步再谋新中国之建设,再图国家之强盛。”
现在,三方上海会谈,便是具体落实三角联合,共同反直大计的。
三方会议开得很顺利,决定共同出兵,反对曹吴,待反直胜利之后,即由三家共同主持国家大政。关于主政问题,三家的意见是:汪精卫主张由孙中山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邓汉祥主张由段祺瑞任大总统,孙中山任国务总理:汪精卫想让姜登选支持他的意见,对他说:“姜公,我和邓公是两个意见,你看这事当该如何处理?”说这话的时候,汪精卫满以为奉系会支持他们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