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 后顾之忧解除了
,他原想一鼓作气打下去,直取汉口呢。哪知摆在铁路线的兵力却一车一车都不走了——原来在出兵时,冯国璋便匆匆忙忙到了彰德,向袁世凯报告了情况,也请示了办法。袁世凯略加沉思,便授他6字“真经”,叫他“慢慢走,等着瞧”。这一瞧,便把朝廷瞧急了,主政的隆裕皇太后急得直叫苦。这时,不得不想到袁世凯。

    武昌起义第四天,清政府下诏起用袁世凯,命他为湖广总督,叫他到前方会同腐昌一起指挥前方各军。

    袁世凯觉得“奇货可居”了,竟藉口“足疾未愈”,拒不赴任。

    仗已经打起来了,发兵讨逆,兵又不前,朝廷急呀j立即又派袁世凯的好友徐世昌赴彰德,跟袁谈出山条件。最后,不得不降旨将瘸昌调回,命袁世凯以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到前线指挥军队……一切都如段祺瑞的想象那样顺利,袁世凯走马上任之后,安排的大将自然首先是他的“三杰”:王士珍在他身边,担任了随营参赞,冯国璋是前线指挥,只有段祺瑞不在身边。不是袁不需要他,而是段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du8.com版权所有

    袁世凯的根据地是北方,是京城和天津,他得把这一片巩固下来。就像家一样,无论飘流到何方,最终还得归“家”。守家的任务便交给了段祺瑞。

    清江回北京的段祺瑞,是任第二军军统的,二军就驻京津。此番清军南调,腐昌只从原北洋军的第二、第四和第六镇抽调兵力组成混合军的,并没有动第二军的兵力。此时,段祺瑞的老本军队第三镇,正驻防东北,亦无兵力调出。这样,无论南方仗打得多紧,袁世凯的看家部队却是一员未动。于是,袁世凯的指挥专车达到河南南部重镇信阳时,他便给段祺瑞发了一封密电,要他“火速”如此这般安排……

    段祺瑞接到袁世凯的前方来电,把徐树铮找到面前,对他说:“咱们好好商量一下,看看该怎么办才好?”他对徐树铮说:“南方是一片明的战场,袁大人去了;北方是一片暗的战场,交给咱们了。常言说得好,明枪好躲,暗箭难防。咱这片战场,其实是更难对付的。”徐树铮已是段军的总参谋了,正想着有自己的建树——东京镀金归来,雄心更大,抱负更远,只是尚无用武之地。现在,南北打起了大仗,他早已动起了脑筋。“大人不必忧虑。袁大人让我们把三镇从吉林调来,这已经是一步好棋。这步棋走下来,我们基本上高枕无忧了。”

    段祺瑞轻轻摇摇头。“乐观不得呀!”

    ——段祺瑞说的“乐观不得”,并不是他危言耸听,而是他对北方形势有较充分的了解。

    本来,清政府按照袁世凯编练新军时的总体设计,除了由北洋大臣直接控制的六镇之外,还有各省分别建立的三十镇。即总兵力为三十六镇。只是这个总设计到武昌起义时尚有不少省区并没有建立起镇来。锡良任东三省总督时,把原有的第一混成协和奉天巡防军一部合编成一镇,叫二十镇,用陈宦为统制。陈宦不是北洋系人,他出身于日本士官学校;陈宦没干多久又换成了张绍曾,张也是士官学校出身。这样二十镇便基本上不受北洋派统管。此外还有六镇,继赵国贤之后吴禄贞任六镇统制。吴湖北人,不仅不是北洋派,还同革命党人多有关系。据此,六镇和二十镇两镇便成了北洋系的心腹之患。

    北方有这样两个镇的武装,袁世凯心里不安。他要段“关注”的,当然就是这两个镇。

    段祺瑞对徐树铮说:“本来朝廷决定,由六、二十两个镇在永平举行的会操,因武昌起事暂停了,让这两个镇各驻原地待命,并想调他们去南方打仗。我看,只怕困难。”

    正是两人商谈军事时,忽有人来报,说“滦州军事有异变!”段、徐二人把来人叫入密室,仔细一问,方知事变详情——原来,会操停止后,二十镇暂留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兵戈之二简介 >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兵戈之二目录 > 第十一章 后顾之忧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