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清帝退位了
命,今日有事找到他们了,哪会有不答应的。于是,一个一个都在通电上署了大名。段祺瑞论资排辈地把名单排了一下,共计是42位。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领衔的这份42将领的“请立共和政体”的通电便向天下发布出来。因为这是一份十分重要的历史文件,故而全文录后:窃维停战以来,议和两月,传闻宫廷俯鉴舆情,已定议立改共和政体,其皇室尊荣及满蒙回藏生计权限各条件:×日大清皇帝永传不废;日优定大清皇帝岁俸不得少于4百万两;日筹定八旗生计、蠲除满蒙回藏一切限制;日满蒙回藏与汉人一律平等;日王公世爵概仍其旧;日保护一切私产。民军代表伍廷芳承认列于正式公文,交万国平和会立案。云云。电驰报纸,海宇闻风,卒士臣民,罔不额手称庆,以为事机至顺,皇位从此永保,结果之良,轶越古今,真国家无疆之休也!想望懿旨,不遑朝夜。乃闻为辅国公载泽、恭亲王溥伟等一二亲贵所尼,事遂中沮,政体仍待国会公决。
棋瑞自应力修战备,静候新政之成。惟念事变以来,累次懿旨,莫不轸念民依,惟国利民福是求,惟涂炭生灵是惧。既颁十九信条,誓之太庙,又允召集国会付之公决,又见民为国本,宫廷洞鉴,具征民视民听之所在,决不难降心相从。兹既一再停战,民军仍坚持不下,恐决难待国会之集。姑无论牵延数月,有兵溃民乱、盗贼蜂起之忧。寰宇糜烂,必无完土。瓜分惨祸,迫在目前。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征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薄,而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彼则到处勾结土匪,勒捐助饷,四处煽扰,散布诱惑。且于山东之烟台,安徽之颖、寿境界,江北之徐州以南,河南之光州、商城、固始,湖北之宜城、襄樊、枣阳等处,均已分兵前逼。而我皆困守一隅,寸筹莫展。彼进一步,则我之东皖、豫即不自保。虽祺瑞等公贞自励,死生敢保无他,而饷源告匮,兵气动摇,大势所趋,将心不固,一旦决裂,何所恃以为战?深恐丧师之后,宗社随倾。彼时皇室尊荣,宗藩生计,必均难满志。即拟南北分立,勉强支持,而以人心论,则西北骚动,形既内溃;心地理论,则江海尽失,势成坐亡!祺瑞等治军无状,一无何惜,特捐躯自效,徒殉愚忠,而君国永沦,追悔何及?甚非所以报知遇之恩也。况召集国会之后,所公决者,尚不知为何项政体?而默察人心趋向,恐仍不免出于共和之一途,彼时万难反汗,是徒以数月水火之患,贻害民生,何如预行裁定,示天下以至公?使食毛践土之伦,歌舞圣明,零涕感激,咸谓唐虞至治,古今同揆,不亦伟哉!祺瑞受国厚恩,何敢不以大局为念,故敢比较利害,冒死陈言,恳请换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在内阁及国务大臣等暂时代表政府担任条约、国债及交涉未完各事项,再行召集国会,组织共和政府。俾中外人民成与维新,以期妥奠群生,速复地方秩序,然后振刷民气,力图自强!中国前途,实维幸甚,不胜激切待命之至。
一纸通电,满天惊雷,朝野无不震惊!
住在紫禁城里的隆裕皇太后,手捧着这件通电,尚未看完,便昏倒在龙座上——
44岁的隆裕叶赫那拉氏,垂帘听政4年了,比起她的姑母慈禧叶赫那拉氏,她可是吃尽了苦头:小皇帝溥仪,屁事不懂;摄政王载沣,又是个拿不起、放不下的庸才;还有几位亲王,大都是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谁是她的顶梁大柱?她器重了袁世凯,她顶着重重压力把袁世凯又拉出来,给他高位,给他大权,她希望袁世凯能够为她稳住局面。可是,这个重新出山的袁世凯,没有消灭革命党,却和革命党议起和来了——议和了两个月,竟针对着清帝退位和建立共和政体两件事闹腾。而今,段祺瑞这一群武将竞逼起宫来!隆裕,一个女人,她束手无计了。她哪里有她姑母那样的“福份”呀!早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