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在徐州建祠堂
大帅,。达个学校的学生,都是徐属八县青年子弟的精华,是经过精心选拔来这里学习的。也可能有极个别人不好,都把他们一视看坏,恐怕不够策略。”
“老师中绝没有好人!”
“我是本地人,”张文生说:“深知该校情况,该校教职员也是从各方面择优聘来的。我敢说,他们绝不是乱党。”
“你知道他们?”
“请大帅放心。对于这些老师,我可以以身家性命担保!”
张文生是张勋的膀臂,定武军司令,又是新任命的徐州镇守使,是个举足轻重的人,他的意见张勋不能不认真思索。再说,张勋尚不知要在徐州住多久,果然民心大失,将来怎么立足?他思索半天,还是说了句“让我再想想。”
张文生了解张勋,张勋做错了事即便他认识了,也不会挺起腰杆承认,至多说一句让我再想想。”让我再想想,说明事情有退步的希望。张文生便点头退了出来。
不过,张文生也明白:张勋是个喜怒无常的人,朝三暮四,说变卦就卦,还得抓紧了结才好。
此时,徐州绅士正组织请愿团,要进京请愿。据说,这些人的代表是豪绅段少沧和沈依人。张文生把这二人找来,问了问情况,然后对他们说:“进京请愿,固然不失为一策。可是,你们想想,历朝历代,有几个越级请愿能够得到圆满的结果?轻则,说几句好话,打发打发;重则,加个‘煽动闹事’的罪名,关押几个。我是关心你们,才这样对你们说。”
张文生不忘桑梓,几句肺腑之言,段、沈二人点头称是——他们也算一方名士了,“官官相护”这个词他们还是懂得。
“据张司令这么说,这事无办法了?”
“办法还是有的。不然,我就不请二位来了。”“请张司令明示。”
“最近,张大帅正在思索这样一件事——”张文生透露了张勋一个秘密:张勋来徐州之后,猛然间热衷于沽名钓誉起来,他暗自求得袁世凯同意,要在徐州为自己建立一座“祠堂”,来标榜自己的“丰功伟绩”。但又要假面子,一时尚不知如何张口,尚不知部下作何反映,徐州人氏作何反映?张文生说:“二位何不换个法儿,代表徐州民众向大帅提意为他建祠堂,颂扬他爱徐州百姓,取得他好感。围困学校事自然便消除了。”
段、沈二人猛醒,觉得此为良策。但转念又想:军阀人物,多无信任,乐意接受建生祠了,不解学校之围怎么办?于是,说:“张司令,大帅和贵军虽两度莅徐,徐州人民对贵军还是了知甚少。说实话,不怕你老乡见怪,贵军所为,徐州百姓是略有微词的,尤其是本次杀教师、围学校。要让他们出面为大帅建生祠,只怕应者寥寥,那岂不弄巧成拙了。我们想,是不是请大帅先高抬贵手,了却七师之事。我们也好藉此大造舆论,以谢大帅‘恩德,为由,发动百姓为大帅建祠堂。”
张文生虽觉此意是作为交换条件,但又觉合情合理。便点头答应。“二位先回去;待我禀明大帅,大帅答应了,我再请二位来,咱们一道去见大帅。”
围困徐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之后,张勋似乎出了胸中一股闷气。在他面临的诸多大事中,这实在算一件小事。现在,张勋最感震惊的,该是北京,是袁世凯紧锣密鼓的筹划改制称帝。前天,有人从北京传来消息,说袁世凯已经传出话说:“宣统满族,业已让位,果要皇帝,自属汉族。”皇帝不要满族而要汉族,岂不是袁项城想当皇帝的自白吗!又有消息传来,袁世凯不只说说而已,而且已经解散了国会,并以约法会议改造新约法。清室遗老劳乃宣、刘廷琛、宋育仁等上书,说“恢复帝制,自应宣统复辟”。袁世凯竞派人查禁,还要处置他们。另外,袁世凯连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三人会谈。世人皆知,此三人乃北洋三杰,是袁